亨克尔He-111中型轰炸机

亨克尔He-111中型轰炸机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德国因为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还不能明目张胆从事进攻性武器的研制。于是,亨克尔公司打着设计客运飞机的旗号,暗地里研制轰炸机。1935年2月24日,原型机试飞成功,1936年初生产了10架,但是,德国空军根本瞧不上这款命名为He-111的中型轰炸机。

该机名为中型轰炸机,其实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吨,尽管这么轻,可是两台BMW VI6垂直6汽缸水冷活塞发动机功率只有578马力,动力严重不足,几吨重的飞机带的比较吃力。因此He-111飞机最大时速只有280公里,而30年代欧洲各国战斗机速度均接近400公里,造成这型飞机生存力不高。He-111轰炸机设计载弹量1000公斤,实际携弹量只有500公斤,不过该机自卫火力还是可以的,其首、尾、机腹各有一挺7.92毫米机枪。

He-111轰炸机防御范围比较大,缺点是机枪威力有点小,有效射程只能覆盖400多米的区域。机组人员包括一名驾驶员、一名领航员兼投弹手、三名机枪手。别看这批飞机没有达到德国空军要求,却还是遇到了买主,1936年,中国广东地方实力派所属的空军购买了8架He-111中型轰炸机。另外2架留下技术存档,后来经过德国厂家换装大功率发动机、提高机身结构等改进措施,终于成功推出He-111B中型轰炸机,该机成为二战初期德军主力轰炸机。

飞机是以散件的方式运回国的,然后在广州东山飞机修理厂组装了6架飞机,另外2架不知何故没有装起来。后来国内各地方空军重修整编,6架He-111中型轰炸机改编为第八大队第十九中队,驻地南昌后来又移防吉安,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又迁往汉口,与第三十中队的美制马丁139W轰炸机驻在一起。1937年8月20日下午4点,3架He-111轰炸机首次出击,不过每架飞机上只配备3名飞行员,他们的目标是位于上海江湾地区的日军司令部。

3架He-111轰炸机到达目标上空后下降到1000米左右,投下了燃烧弹和航爆弹,给日军造成了一些伤亡,随后3架飞机安全返回南京大校场机场,受到各界民众代表的热烈欢迎。次日,3架轰炸机再次出动,轰炸了登陆上海的日军。因为日军在陆地上还没有机场,所以这两次行动均未受到日机的拦截。1937年8月22日,3架飞机出击时,遭到从日军航母上起飞的3架95式战斗机的拦截,幸好中国空军霍克III战斗机赶到战场,使3架He-111得以全身而退。

1937年8月25日,3架亨克尔He-111和2架美制马丁139W轰炸机联合作战,目标是轰炸上海黄浦江上的日舰。不过当时联合编队从来没搞过,加上马丁轰炸机航程达到1980公里,时速314公里,比航程只有900公里,速度200多公里的He-111性能好太多,当马丁轰炸机投完弹返航时,姗姗来迟的He-111轰炸机才刚到,并且遭到了6架日本陆航95式战斗机的拦截,此时日军已经紧急修建了大场机场,这些飞机就是从那里起飞的。

双方在3000米高空经过一番激战,1903号亨克尔轰炸机被击落,机组人员牺牲1人,1905号轰炸机受重伤坠毁。不过He-111轰炸机凭借猛烈的自卫火力,击落日机1架,击伤2架,另1架轰炸机飞到还没失陷的常州附近迫降,后来修复后飞回汉口王家墩机场。损失两架后,He-111还剩余4架,可是在10月1日傍晚,日军空袭汉口机场时,1架躲避轰炸的He-111轰炸机,被己方1架霍克III战斗机误认作日本飞机而击落,造成5名机组人员遇难。

剩下的3架亨克尔He-111轰炸机经过休整后,出动执行了几次作战行动,1937年10月22日,最后完成了一次任务后,因为战争原因德国断绝了零配件的供应,2架He-111轰炸机无法维修只能废弃。仅剩下的1架1902号轰炸机与3架意大利SM81B轰炸机编在一起,随后进驻宜昌,成为轰炸学校教练机。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3架意制轰炸机却在1938年2月先后失事,因为没有足够的轰炸机,学校只能裁撤,剩下的那架He-111轰炸机只好用于后勤支援用机。

1943年2月,亨克尔He-111轰炸机被中央航空公司接收,编为中二号机,并用库存的容克斯飞机所用美制发动机进行改装。尽管这样,最后的这架改为中二号的He-111轰炸机也没能迎来抗战的胜利,1944年12月23日,该机在昆明机场坠毁。从引进的亨克尔He-111轰炸机使用情况来看,花钱是买不来战斗力的,并且还会受到各种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