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这不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手红牡丹。

歌曲《少女红牡丹》由洪深作词,张世川执导,蝴蝶主演。影片描述女歌手洪牡丹,嫁给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受辱,艺术生涯也日渐没落。然而,当丈夫卖掉女儿,过失杀人入狱时,红牡丹忍气吞声,想尽办法挽救丈夫。影片描写了戏曲艺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迫害。除了对白,利用“声”的优势,在影片中插入了木克斋、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剧(梅兰芳演唱),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与世界上第一部以歌手一生为主题的有声电影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期开拍,历经五次实验,于年底完成,耗资12万元,于1931在明星大剧院放映,于15年3月在广信大剧院正式上映。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并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发行。但严格来说,《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为它只关注对话的声音,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效,所以看起来只有人在说话或者唱歌,周围其他的东西都是无声的。这当然也是早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电影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电影是“友联”公司出品的《于美人》。还描述了用蜡板发声技术表演《霸王别姬》的一对话剧演员的说话部分。这两部电影在技术上略有不同。《红牡丹》是电影拍完之后的对口型,相当于我们今天后来的配音。在《于美人》中,先录制声音,然后演员根据放出的声音现场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少年人鱼》是1931年5月上演的,比《少女红牡丹》晚了一点。

蜡板制作的音膜在技术上有明显的缺点。记录和投影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一旦影片被部分破坏,后续的剧情将很难配得上声音,甚至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男人开口说话,但扩音器里却传出一段女性喜剧。所以在这两部电影上演的那一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有声片”。分别是中国和济南合拍的《雨过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坛上的春天》。这两部电影都是租用外国设备,由外国人协助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漫天的雨》于6月3日在虹口大剧院上映,1931。因为影片租用日本设备,到日本拍摄,很快遭到观众抵制。1933年,恒升电影公司用自己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胶片上有声音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许多电影公司在有声电影问世后继续生产无声电影,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到1936,无声电影的拍摄才终于停止,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才彻底完成。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