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平常所谈论的学术造假.它至少包括()等形式。

人们平常所谈论的学术造假。它至少包括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失范等形式。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对于高校学术造假的原因,有人把它归咎于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学术和科研。有人认为是高校的学术浮躁所致,各高校盲目拔高标准、盲目定位。也有人认为是我国大学的制度缺失使然。这些分析都不无道理,也的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

防范措施:

专家学者认为,必须用道德、体制和法律建设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学术造假。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认为,学术造假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不合理和学风道德出现了问题。

他指出,在评价教学、科研成果时,不能仅以论文数量为依据。对业绩考核、科研奖励、职称评定等实行量化管理,以不够科学合理的“指挥棒”,加剧学术界急功近利心态的蔓延,使剽窃和粗制滥造之风愈演愈烈。史宁中说,在考察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其道德品质、学术作风的要求,树立“学术荣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