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电影的背景

从1937+065438+10月上海沦陷到194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如孤岛。动荡的战局和各种势力是岛国时期的特点。一方面,虽然很多电影人搬到了内地和香港,但仍然有一些电影人在坚持奋斗。他们克服困难,拍摄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如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的《花木兰参军》(1932年2月),这是一部号召人民抗日的杰作。此外,于玲的《花泼泪》和凌克的《乱世佳人》都揭示了现实,反映了抗日救国的时代愿望。

但同时,由于电影产业在租界内相对独立,电影制作较少受到其他势力的控制,电影公司老板可以相对自由地控制资本,因此这一时期的商业电影得以发展和繁荣。在孤岛上海,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成立了约20家电影公司,制作了近200部电影。宋唱片、古装片等商业片在“孤岛”时期达到新的高潮。电影投资人张善坤擅长长袖善舞。他的新华电影公司在“孤岛”时期资本最雄厚,“孤岛”时期的电影一半以上都是这家公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