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命名的规则

一、姓氏的由来

在古代日本,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首先出现了姓和姓。“士”是日本古代的一个政治组织。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名字,叫做“姓名”。姓氏是根据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氏族管辖的地方来命名的。比如在朝廷中,负责祭祀的部门叫禁忌部,管理禁忌部的宗族叫禁忌部,而云氏和金氏则是统治云河附近地方的宗族。在古代日本,“姓”是对姓氏的一种称谓,以示其社会政治地位。姓氏有几十种,类似于爵位,是世袭的。姓氏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关系。比如:臣、司、君、志等。除了姓和姓,九、十世纪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称谓叫苗字。苗是苗起源和分支的意思。苗是一个家族脱离宗族后的新姓。也就是说,古代日本人的姓氏有三个部分:姓、姓、苗语,分别代表一定的含义。古代贵族的名字往往很长,比如“藤原朝臣有九事”其中为姓氏,臣子为姓氏,九条为苗文,也是实姓。后来新苗文数量大增,姓、姓、苗文逐渐合二为一,统称为苗文:在今天的日语中,苗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姓。在有姓、姓、苗字的贵族统治阶级中,皇帝是个例外。历史上的日本天皇没有姓,只有名。在古代,皇帝被视为神灵的后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不需要有姓氏。不仅是皇帝,皇后和田雷的孩子也没有姓氏(皇帝的女儿长大结婚可以随夫姓)。

姓、姓、苗字都是权力的象征,所以给人名冠以这些头衔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从来没有姓,只有名。明治维新后(1868),日本废除封建平等,明治三年(1870),日本政府决定;所有普通人都可以取自己的名字。但是很多人因为长期的付出习惯,不敢自己去争取。为此,日本政府在明治八年(1875)再次规定,所有公民必须有姓氏。从此日本家家有姓,儿子继承父姓,妻子随日姓,一代代延续至今。

二、姓氏的含义

日本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姓氏。据统计,目前日本约有11万个姓氏,其中最常见的有400多个。

日本人的姓氏都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色。比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附近,所以叫“田”。很多日本人的姓氏都是以“村”字结尾的,比如西村、冈村、森财、木村等。这些姓氏最初来源于地名或村名。此外,还有许多姓氏表达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从日月星辰百姓到花鸟鱼虫,从职业居所到宗教信仰,几乎都可以作为姓氏。例如,高崎,意思是岛的突出部分,是宫殿前的广场,白鸟和小熊是动物。若松和高山是植物;高桥和Uju代表建筑;小野寺和赛昂基表达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秦是古代由中国经朝鲜进入日本定居的归化者(即移民)的姓氏。

日本女性结婚后应随夫姓(男性收养后随妻姓)。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宋婚后将丈夫的姓氏改为“栗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新民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根据婚前协议,随夫姓或随妻姓。然而,大多数日本女性结婚后仍然按照日本习俗随夫姓。

三、名字的含义

日本人的名字也有一定的含义。比如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表示伦理道德;好、祥、喜、贾等代表吉祥;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戴军等代表时间长,而博大、博学、浩瀚、异域则代表智慧。一些表达死亡和疾病的邪恶含义的词语,如瘦、饿、瘦、苦、怪、恶等,都是禁忌,一般不需要命名。

有些名字有特定的含义,比如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他出生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日本男人的名字大多表示权力、英国入侵、忠诚等内容。如:熊俊黑田、田崎敬浩小野、和田秀吉等。另外,排名也是男性名字的一个特点。如:于人三郎太、成山三郎太、新田二郎(次子)。男性名字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说,目前以郎、熊、男、夫结尾的名字比较多,比如小林秀来、佐本武夫、岸信介等。明治维新以前,很多男性被称为“兵卫”或“左(右)卫门”。这个班名起源于古代。公元八世纪,皇帝的朝廷设立了五个军事机构,分别负责保卫皇帝和朝廷,即卫门府、左右禁卫府和左右禁卫府。台湾被称为“五保之家”。最初被称为“兵卫”或“左(右)卫门”的,多为在各级政府任职的士官,有的是这些士官的直系亲属。但是,这些老字号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日本女性的名字很独特,和男性的名字有很大的不同。女性的名字通常使用美丽优雅、发音柔和的词语,如艺伎回忆录、池子、花子和泽子。在日本历史上,许多女性是以她们的丈夫、父亲和其他直系亲属的名字命名的。例如,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李传》的作者紫式部,她的名字“诗部”取自她父亲的官职——诗部丞(古代朝廷中负责礼仪和其他事务的官员)。日本古代女性的名字都是用日文假名(日文字母,分为片假名和平假名)写的,除了少数统治阶级的女儿,比如贵族地主。这种习俗在一些妇女中仍然保留着。例如,电影演员中野良子的名字在日语中被写成“中野Ueko”。其中“商B”为笔名字母。以“子”字结尾是现代日本女性名字的一个特点。

现在很多女性名字后面都是“子”字。比如当代著名歌手加藤时子和芹洋子的名字就是这样的。此外,还有许多名字以江、戴、梅、芝等字结尾,如大观杭江、干岱、府治等。日本天皇的名字是“皇名”或“禁忌”。皇名是上一任皇帝(也就是他的父亲)在皇帝出生后给的。从第五十四代明仁天皇(810-850在位)开始,皇名派由两个好字组成。所谓好字,是文博士等著名文人和宫廷大臣精心挑选的吉祥文字。例如,堀里天皇的御用名是“仁慈”,任明天皇的御用名是“梁铮”。很多皇帝的皇名最后一个字就是“仁”字。后来明治天皇把这个习俗规定为宫廷制度,要求所有皇太子的遗言都要用“仁”字,所有公主名字的遗言都要用“子”字。例如,太史皇帝的皇室名字是嘉仁;今天,天皇的皇名是裕仁。除了官方的帝王名,皇帝还有宫名和雅名,都是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比如明治天皇和大正天皇的宫号分别是“右宫”和“明宫”。皇帝死后,又多了一个被后人逼出来的称号。根据含义的不同,这种称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谥号”,一种叫“追号”。前者有歌颂皇帝生前的善良和美好的意思,后者没有这样的意思。例如:吴声、萧乾和戈薇是这三个皇帝的谥号;觉醒、村上、东山是这三个皇帝的称号。第四,姓和名的构成和区分。日本人的姓氏使用一个汉字和几个汉字。比如:森,松本,浮田真司,木沙浩二,角藤浩二。古代甚至有长达七个汉字的姓氏,比如Omusamiyakenotabe。一般来说,在现代日本,两个汉字是最常见的姓氏,其次是三个汉字和一个汉字。超过四个汉字的姓氏很少。

日本人的名字由一个汉字或一个汉字组成。比如【养狗】易。[森下]洋子,[谷崎]润一郎。[酒井田]卡奇门。在现代日本,有两个汉字的名字最多,超过四五个汉字的名字很少。

日本人的姓和姓的顺序和中国汉族人一样,先姓后姓。但是由于日本人名字的不一致,给区分姓和名带来了很多麻烦。其他国家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些词是名,哪些词是姓。例如,中国人普遍知道太平是姓,郑方是名。但是像八木弘这样的名字,不太好分辨八木弘是姓,弘是名。因为“八木”在日语中也是姓氏。为了方便起见,日本人在正式签名时,经常用各种方式把姓和名分开。例如,森喜朗、冰上卿和二阶堂进分别写了《森喜朗》、《冰上卿》和《二阶堂进》。这样姓和名就一目了然了。

动词 (verb的缩写)带名字汉字的读音

日语中的汉字有很多读音,如汉音、五音、唐音、古训、俗训等。这些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音阅读,一类是训练阅读。所谓音读就是模仿中国古代汉字的发音,而训练读就是根据日本人固有的假名字母来发音。日语名字的发音有发音法,有训练法,还有混合发音法和训练法。比如【田中】焦荣是注音阅读,【栗原】小娟是训练阅读;【兴田】吉二是音训混读。有些名字既可以通过发音也可以通过训练来发音,比如川端康成的“Yasunari”,通过发音来发音(Kuosei),通过训练来发音(Yasunari)。别人很难确定我用的是什么样的说话方式。一些常用的日文汉字往往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读音。比如“顺”字,仅通过训练就有23个读音。以下三个“顺”的小名,口音不同:【宫二】顺美子(斯米阔)、【大田】古言(米其比阔)、【大京】顺义(托西卡子)。甚至有两个人的姓完全一样,但是发音不一样的情况。比如两个都叫“清水顺”,一个念(Kyomizi Osa的媳妇),一个念(Kyomizi Snaou)。这种同音异义现象的存在,使得日语人名的发音很难区分。日本人的名字不仅发音复杂,而且没有统一的规则。即使是日本人,有时也不能正确发音。所以过几天第一次见面,经常会问对方名字的读音和写法,写名字的时候也经常会注明读音。

不及物动词中文姓名和汉字的翻译

大多数日本人的名字都是用汉字写的,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大的方便。中国人翻译日本人的名字时,一般都是用日本的原汉字,而发音则是以汉语拼音为准。但是,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日本的“和”字。日本民族在借鉴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方块字,日本称之为“和合字”(或民族文字)。比如名字中的“一”字就是“和”字,既没有中文发音,也没有中文翻译。目前,在中国,关于如何翻译这些和谐词的意见还没有统一。

其次,简化字的问题。二战后,中日两国都试图简化汉字,但两国的简化字不同。比如“泽”字,中文简化为“泽”,日文简化为“尺”(左边加三分)。因此,日文名称“池(左加三分水)邓”在中文中应译为“泽邓俊雄”。再比如“宾”字,中文简化为“宾”,日文简化为“邦”。日语名字‘滨田由吉’在中文里应该翻译成‘滨田由吉’。

中国人是按照现代汉语来念日本名字的,而欧美使用拼音的国家是按照日本固有的发音来音译的。换句话说,同一个日本名字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发音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田中(田中)翻译成田中。如果不懂日语,很难想到田中。日语中的同音异义词增加了翻译人名的难度。例如,“付正”和“正雄”这两个名字在英文翻译中都写成了Masao。如果把英文Masao翻译成日文或者中文,至少要在政治老公和政治英雄之间做个选择。

另外,日本人起名字的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很多西方国家的名字是姓在后,名在前。比如“田中角荣”被西方国家翻译成“kakuei。田中”(Kakuai Tanaka),即KakueI.Tanaka,从英语、法语、德语等拼音文字翻译成汉语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颠倒姓名的位置。

七、战后的新趋势

近几十年来,日本人的名字发生了一些变化。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语中大约有5万个汉字,人们在起名字时可以从这5万个汉字中进行选择。战后,日本政府对日语中的汉字进行了改革和限制。1946年,政府公布了1850个汉字供使用,1951年,增补了92个人名用字。从此新生儿只能在这两个汉字内取名,否则政府不予登记户口。通过这些限制,人名中使用的字符数量大大减少。战后出生的日本青年喜欢用新奇的名字。一些过时的、刻板的词语,如男性的“郎”字、女性的“子”字,正在逐年减少。“龟”、“鹤”等表达旧意识形态的词语也被人们所排斥,有人用其他谐音代替了这些词语。比如把“龟”字改成“香婆”或者“好名字”(三者读音相同,都是读音,都很美)。还有的干脆向家事法庭申请,彻底改名。

明治维新神盾局之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洋名”出现在与外国人结婚的人和居住在欧美的第二代、第三代日本人中。有些外国名字是用日本汉字写的,比如【香川】拿破伦、【赤松】保罗(亦舒)、【石川】文儿(9M易5)。此外,有些人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模仿西方名字的写法,颠倒了姓氏和名字的顺序。如《达孜加藤》《德意普岛》。加藤和漆岛都是姓,所以按照日本的习俗,应该写在名字前面。以前只有女性的名字可以用假名写,男性的名字必须用汉字写。然而,二战后,一些男性(主要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在签名时使用假名而不是汉字。有的有中国人的姓氏和假名,比如景尚景;有些人则相反,他们的姓氏使用假名,如中西丽三世。还有的人用假名做名和姓,比如米津正史和安藤惠秀。日本国内长期存在写名字用汉字还是用假名的争论,但大部分日本人认为不可能马上取消名字中的所有汉字,改用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