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有没有拍电影?
美国人拍的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看以下资料,网上找的:
看美国人拍的朝鲜战争片;& gt感觉!
马甲发布于2005年8月2日11: 35: 00。
两年偶然得到一张上甘岭的美拍。我带回家看到的。它是用黑白胶片拍的,大概是在50年代,但是很清晰。电影的情节是这样的。
剧情是这样的:
朝鲜战争结束,前线停止了战斗,板门店也停止了谈话,谈话,停止。相持之际,红军(影片中中国军队的称谓)一夜突袭上甘岭及其附近高地,将驻扎在那里的美军官兵全部歼灭。...
美军统帅部的军官认为失去的阵地不重要,中国人以攫取更多无用的地方为荣。但其他军官认为,虽然失去的阵地不重要,但必须和红军争夺每一寸土地,这样才能让红军不敢看不起美军,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于是一场美国人认为没有必要的战斗开始了。
也是在一个晚上,一辆类似于大型拖拉机头的机车拖着四节没有顶棚的车厢沿着陡峭不平的盘山公路行驶,每节车厢里都坐满了紧张的士兵。在山区附近,每辆车都挤满了紧张的士兵。在山的附近
一切准备就绪,美军官兵开始小心翼翼地向红军控制的山区攀登。在夜幕的掩护下,一切都很顺利。当他们爬到半山腰的红军阵地时,仍然一点反应也没有。于是美军指挥官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因为他发现不远处有铁丝网,于是开始琢磨如何破坏铁丝网而不被对方发现。当他还在沉思的时候,突然几盏大功率的探照灯照亮了他们公司所在的区域,亮如白昼。
“趴下,趴下,”美国军官喊道。话音刚落,数发炮弹在美军阵中开花,造成数名美军士兵当场死亡和受伤。然而,这并没有让美军指挥官感到震惊。真正让他震惊的是,灯光来自背后美军控制的山区。这时,通信兵也和后方取得了联系。后方人员报告说,看到方阵地面上有一群不明身份的观察员向红军的山头爬行,以为是红军战士,于是通知了炮兵。现在,误解被发现了。
与后方的谈话刚一结束,前方的子弹就来了,红军官兵在美军的友好“提醒”下及时做出了反应。昏暗的月光下,红军官兵用苏式重机枪猛烈扫射美军官兵,并投掷了大量手榴弹。在机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美军伤亡惨重,许多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哭泣。就在这时,几个美军士兵扑到铁丝网上,让其他人踩着他们爬过去,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这时,红军宣传员的声音从红军阵地传来,他的声音在黑暗中清晰洪亮。“美*连的官兵们,首先向你们的勇敢精神致敬,但你们是徒劳的。最后一个攻击我们阵地的连队,28人阵亡,11人被俘,33人受伤。你想重蹈覆辙吗?不要相信你们这些卑鄙的政客,他们只是想让你们去死,或者到我们这边来…………”
宣传攻势进行了一整夜,但美军官兵不为所动。拂晓时,他们在大炮的掩护下立即发起了进攻。双方激战正酣。但由于昨晚美军伤亡惨重,兵力明显不足。好在拖拉机般的火车头从后方拉了进来,增援的美军官兵意气风发。他们曾经攻打过距离红军只有几十米的山头,但还是被对方用手榴弹砸了下来。一名美国上尉被抬上担架时对他的军官说:“我穿了防弹衣,但他们炸掉了我的腿。”战斗越来越激烈,许多美国士兵要么被击中头部,要么被手榴弹炸死。
最可怕的是来自红军的疯狂狙击,而是地形。越过铁丝网围栏后,山势异常陡峭。越接近山顶,越是如此。很多地方都是近70度的斜坡,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美军士兵好不容易爬上一个斜坡,然后把步枪的一端递给身后的士兵,然后花了很大力气把他拉了上来。战斗难度可见一斑。
最后我们到了山顶,转入交通壕的战斗。这一次,美军官兵占了上风。红军用的是38大盖,每发一发子弹我们都要拉枪栓,而美军用的是自动步枪(大概是M1)。这样一来,即使红军战士打中了一个美国人,跟在后面的美国同志也可以在对方拉枪栓的时候把他打死。美军杀的很痛快,一路横扫。最后,五名红军战士在一个反炮洞战斗到死。他们手里拿着半自动步枪拼命射击,美军一起投雷,将5人全部击毙。
战斗结束时,美军除了消灭地面上的敌人,还俘虏了几十人,但美方也损失惨重。最先在夜间投入战斗的美军连只有25%的人员,协助进攻的两个连更惨。一家公司只剩下五个人。奇怪的是,红军在地上养了很多活鸡,战斗结束的时候都逃跑了,满地都是。美国士兵高兴地说他们现在可以吃火鸡了。
但他们太高兴了,红军宣传人员通过电台发起了心理攻势。起初,他们对他们的勇敢和顽强表示敬意,但同时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在五分钟内撤出阵地,他们将被从未见过的火力消灭。但美军士兵不为所动,毫不胆怯地嘲笑宣传员。随后黄昏时分,红军全面反攻,喊声震天。看着山脚下密密麻麻的红军官兵,美军官兵慌了。“中国的人都到齐了吗?”一个士兵问他的长官,长官没有回答他,而是带他去用机枪打。
这个时候,板门店也在为这场战役进行谈判。谈判中,满头银发的美军谈判代表语重心长地告诉自己孙子辈的一位红军谈判代表,美方不断让步,对方却置若罔闻。当美方表示只要红军停止进攻,美方甚至可以立即撤离,并将上甘岭定为* * *区时,对方眼睛朝天,摘下了耳朵里的翻译器。结果,美国代表忍无可忍,大骂“FIK你”,离开了。
此时,十几名美军官兵已经苦战了几个小时(这个情节很不真实,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挡住红军战士的洪流的,导演很“聪明”,挽救了战斗过程)。最后到了晚上,只剩下5名官兵。他们撤退到一个反炮洞,红军包围了它,用火焰喷射器喷火。就在这关键时刻,大批美军增援部队赶到,击毙喷火器。整个战役结束后,美军牢牢控制了上甘岭。最后停战令下达,美军自动撤退。看着这些遍体鳞伤的幸存者,导演感慨地在结尾处加上了这样一段旁白:今天,数百万人因为这些人而生活在自由的阳光下。
-
看到最后一句,笑了。
2005-08-10 17:52:32:VC bear @最近玩的JAVA(深圳)
板球国王
说到1950-1953期间的朝鲜战争,国内很多人认为好莱坞不拍这场战争是因为美国没有打赢战争,宣传起来很尴尬。例如,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题为《中国封锁美国20年——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的文章(2000年6月65438+10月21)写道:
“自20世纪以来,美国在亚洲打了三场战争:对日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和中国在对日战争中是盟友,美国赢了。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和中国是对手。结果表面上看美国打成平手,输了,实际上都输了,而且一次比一次输得更惨。好莱坞电影对这三场战争的表现也很有意思:关于抗日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电影层出不穷,而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几乎没有。[...]好莱坞的作品反映了普通美国人对这些战争的心理状态:彻底胜利的人自然会炫耀;如果彻底输了,就得找替罪羊出气;但是那些表面上输了,实际上没赢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压着不提了。朝鲜战争被美国人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回想起来绝对不堪回首。没有卖点的电影会亏钱。好莱坞怎么敢违背市场规律?”
再比如天涯网站“官田茶馆”一篇署名“我是湖南人”的题为《香港人看朝鲜战争真相》的文章(2003-06-01)。
“从战后两国的反思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非常认真的,有很多反映这场战争的电影和小说;另一方面,在美国,你没在好莱坞看过关于朝鲜战争的大片吧?可以说这也是双方对这场战争的认可。”
美国好莱坞是否“对朝鲜战争几乎一片空白”?
本·克里克同意美国没有赢得朝鲜战争,对于美国的许多人来说,朝鲜战争确实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然而,好莱坞并没有回避或忘记朝鲜战争。事实上,至少有十三部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片是在好莱坞拍摄的。下面根据对这只蟋蟀的观察和研究资料,按照上映日期和月份的顺序对这十三部电影进行介绍和评论(所有标注“这只蟋蟀的译名”的电影均表示没有官方中文译名)。
1.头盔(钢盔,1951年,台湾译为“韩国的血腥战争”)
塞缪尔·富勒导演。主要演员是罗伯特·赫顿和斯蒂夫·布罗狄。剧情简介扎克中士所在的排被朝鲜人民军射杀,他是唯一幸存的人。在他走出沦陷区的路上,一个10岁的朝鲜男孩救了他。在小男孩的帮助下,扎克中士联系上了美国陆军的一个零散步兵班。这个班里还剩下一个黑卫生兵,一个反战,一个参加过二战的日裔美国老兵,一个哑巴,一个新兵。但在中士的指挥下,他们躲进一座破庙里,在火炮的支援下,沉重打击了朝鲜军事据点,最终成功归队。
这部电影是第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好莱坞大片。虽然预算有限,但影片真实再现了朝鲜战场的残酷展示。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关于朝鲜战争,不如说是关于美国军队中各种种族背景的人如何在战争中相互打交道。因此,该片一度被批评为“批判美军”。
第二,“绝不退缩!》(撤退,地狱!, 1952.这只蟋蟀的译名)
导演约瑟夫*。刘易斯。主要演员是弗兰克·洛夫乔伊、理查德·卡尔森和安妮塔·露易丝。剧情简介1950 11 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追击打败朝鲜军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7步兵师。在进攻中朝边境长津库区时,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优势兵力的猛烈反击,陷入中朝军队的包围圈。美军总部下令全面撤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史密斯将军违抗总部的命令,命令部下反击中国和朝鲜军队。海军陆战队上尉史蒂夫带领一个营执行掩护任务。经过一场血战,他终于随主力冲出了包围圈。
这部板球评论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的正面描述朝鲜战争双方的电影。一方面以正面的方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初期压倒性反击的规模,同时歌颂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精神。影片中,一名美军下士刚满17岁,却在一次夜战中三处枪伤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确保了主峰的安全。这部电影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大量使用了战场上拍摄的纪录片片段。当炮弹在镜头中爆炸时,镜头剧烈抖动,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三。战斗马戏团(1953)
理查德·布鲁克斯导演。主要演员是汉弗莱·鲍嘉和琼·阿利森。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一家美军医院负责救治盟军的伤兵。愤世嫉俗的军医韦伯少校是主治医生。他爱上了忠诚的护士上尉·迈卡拉,但他们互相憎恨。他们理解战争的意义,并在拯救生命的医疗工作中增加相互理解。
本蛐蛐评论说,这部电影比后来更著名的陆军医院早了20年,但评论家认为它夸大了爱情,使之与朝鲜战场的残酷背景格格不入。它表现了对朝鲜平民的同情关注,揭示了朝鲜士兵的悲惨命运。比如影片中,一名朝鲜伤兵被送往医院时,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枚手榴弹,说宁愿被炸死,也不愿让美国医生治疗。
四、战舰英雄(战斗女神的男人,1954)。这只蟋蟀的译名)
安德鲁·马顿导演。主要演员是范·强生和弗兰克·洛夫乔伊。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航空兵从停泊在日本海的美国航母上支援美国地面战场。海军航空兵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朝鲜上空的地面目标,或者与苏联米格飞机进行空战。美国飞行员都希望早点完成任务,早点吃个热饭,回到温暖的被窝里睡觉。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攻击地面目标时,要求飞机低飞,容易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攻击。
这部板球解说片通过航母军医向朋友们讲述战争,试图给观众一个客观的角度。很多经历过二战的老飞行员总会问自己,为什么来韩国打仗?影片详细再现了飞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过程,以及战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的情况。
5.杜古里桥之战(东京里的桥,1955)。港译《蜀桥之战》)
导演马克·罗布森;编剧:瓦伦蒂娜·戴维斯。主要演员是威廉·霍尔登和格蕾丝·凯利。剧情简介1952 12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第77特别司令部飞行员上尉·布鲁贝克所在的中队奉命执行炸毁杜古里大桥的艰巨任务。独古里大桥位于朝鲜,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势险要,防守严密。上尉·布鲁贝克和他的战友冲破了高射炮的弹幕,炸毁了杜古里大桥,但他的战斗机受伤,被迫降落。朝鲜士兵蜂拥追捕。他和战友拒绝投降,展开枪战,最后战死沙场。
这部板球解说电影1956获得了第28届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本片前半部分的故事大多发生在驻日美军基地,节奏松散,但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对美军的卑微依赖。下半场战斗场面精彩,演员表演精彩,尤其是战斗机特技飞行。12战机依次俯冲轰炸地面目标,可见战争的残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部电影再现了美军对于参加朝鲜战争意义的困惑。影片中的人物两次感叹自己的战争是“一场打错了地方的错误战争”:第一次,航母指挥官回忆自己的两个儿子在二战对日作战中牺牲,感叹朝鲜战争不值得牺牲那么多生命;第二次,男主角上尉·布鲁贝克哀叹自己将死于与朝鲜士兵的枪战中。
不及物动词安娜·波瑞斯的故事(1956)。这只蟋蟀的译名)
唐·希格尔导演。主要演员是约翰·德里克和戴安娜·琳。托尼和吉姆是美国海军学院的学生,他们是兄弟。他们为他们崇拜的女孩佩奇闹翻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两人毕业,被分配到一个中队,并肩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一次空战中,当他们的战机起火时,两兄弟让对方跳伞,让对方享受生活和爱情。
这个蛐蛐评论说,这部电影只是一个以朝鲜战场为背景的普通三角恋故事,没有什么新意。
七、《战地勇者》(战歌,1956;港译《军人本色》)
由道格拉斯·塞克导演。主要演员是罗克·赫德森和安娜·卡丝菲。剧情简介美国空军的赫斯上校原本是俄亥俄州的一名牧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了美国空军。在一次轰炸纳粹德国的任务中,他误炸了一所孤儿院,造成37名德国孤儿死亡。战后,他感到内疚,无法回去传教,于是重新加入美国空军,来到朝鲜战场,为韩国空军培养第一批战斗机飞行员。在他的训练下,韩国空军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任务。在空军基地附近,有一名朝鲜妇女在照看十几名朝鲜战争孤儿。战争期间,赫斯上校尽力保护和照顾这些孤儿。后来他筹钱成立孤儿院,让朝鲜战争孤儿有个归宿,平复了自己的良心。
蟋蟀评论说,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虽然有批评者认为它有宣扬美军人性的政治目的,但剧情感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军人良知与上帝信仰的冲突。影片中男主角的这段自白被认为是经典的自省:“也许,经历了战争的痛苦,我终于做了一件以前从未能做的好事。我在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己。”
八、《战争中的人》(战争中的男人,1957。这只蟋蟀的译名)
安东尼·曼导演。主要演员是罗波特·瑞安和奥尔多·雷。剧情简介1950 9月6日。上尉·本森领导的排在一次战斗中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在离开敌占区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另一个排的上士·蒙塔纳。他们必须将幸存者转移到师所在的465高地。在转移过程中,上尉·本森和上士·蒙塔纳意见不一,经常打架。经过战后多次惊心动魄的遭遇,他们终于重新从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加入了主力。
这部板球解说和头盔一起,被认为是描述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的最真实的电影。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战争中士兵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影片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和人物冲突,刻画了绝望中士兵的各种心态:善良、勇敢、自私、绝望、希望、解脱。
九、《战地火焰》(战地火焰,1959。这只蟋蟀的译名)
导演R.G .斯普林斯汀。主要演员是罗伯特·布莱克、斯科特·布兰迪和伊莱恩·爱德华兹。剧情简介在朝鲜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尉·戴维斯在疗养期间得到了护士玛丽的悉心照顾,两人相互产生了好感。后来,玛丽的医院被朝鲜军队占领,玛丽和她的战友被逮捕并关押在清永战俘营。上尉·戴维斯带领一个排经过激烈战斗救出了他心爱的护士。
这个蛐蛐评论说,这部电影陷入了英雄救美的刻板印象。剧情缓慢,对话冗长,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X.猪排山(猪排山,1959)。
路易·迈尔史东导演。主要演员是格里高里·派克和里普顿。剧情简介朝鲜战争后期(1953年7月),交战双方在协商和平停战时,美军为了增加筹码,命令上尉·克莱门斯带领美军进攻一个没有军事价值的255高地。他们知道板门店的停战谈判随时可能达成和平协议,所以有些士兵不愿意做出不必要的牺牲。然而,上尉·克莱门斯认为这是他们的爱国义务。在他的指挥下,美军与中朝军队在猪排山展开了殊死搏斗,甚至进行了残酷的肉搏战。等援军赶到,135人的连队只剩下25人。
本次板球解说普遍认为,本片描述的战斗是中国电影《上甘岭》中再现的上甘岭战役。影片真实震撼,纪实程度不亚于纪录片。据说影片的军事顾问就是当年带兵进攻的美军连长。影片还从阵地上再现了中国军队广播的心理战。影片通过一个黑人士兵的口,再次质疑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为自由而战”。导演只是想通过影片中残酷的打斗场面,让观众知道为政治权利而死是多么的不值得。
十一、“满洲候选人”(满洲候选人,1962,香港译“恐怖分子”)
导演约翰·哈莫。主要演员是弗兰克·辛纳屈、劳伦斯·哈维和珍妮特·利。剧情简介马尔科上尉、肖和他的排在朝鲜战争期间的一次巡逻中被捕,并被关押在满洲的战俘营中,在那里他们被苏联和中国洗脑。战后,马尔科上尉回到美国,在美国情报部门晋升为少校。他晚上经常做噩梦,无法摆脱对战争的痛苦回忆。当他的战友上士·肖回到中国时,他被视为战争英雄,并获得了国会勋章。马可慢慢明白了噩梦的含义,开始怀疑小中士的背景。经查,原来肖中士相信* * *洗脑,已成为苏联派往美国进行政治暗杀的杀手。
这篇板球评论是一部经典的政治惊悚片。影片融合了麦卡锡的冷战思维、政治讽刺、间谍悬疑和电影黑色的手法。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回忆了美国战俘在战俘营中的巴甫洛夫式政治洗脑教育。电影拍完时,碰巧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为了避免政治麻烦,这部电影推迟了20多年才公开发行。
12.军队医院(M*A*S**,1970,香港翻译为“风流医生靓女”)
罗伯特·奥特曼导演。主要演员是唐纳德·萨瑟兰、埃利奥特·古尔德和萨莉·凯勒曼。剧情简介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医Piers上尉和McEntire上尉在前线的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忙着治病救人,整天与鲜血和死亡打交道。为了让自己的精神不至于崩溃,他们在工作之余尽量过着远离战争的荒诞无聊的生活,要么和女护士调情,要么玩玩世不恭的恶作剧。为了打赌这位女护士是否天生金发,他们在她洗澡的时候拉下了帐篷。
这部板球解说电影1971获得了第4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它出名只是因为借古讽今,用50年代的朝鲜战争讽刺60年代的越南战争。所以它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剧情,关心朝鲜战争的粉丝往往会失望。该片还讽刺了以往美国战争片中的爱国主义和宗教虔诚。
十三。麦克阿瑟(麦克阿瑟,1977)
约瑟夫·萨金特导演。主要演员格里高里·派克。剧情简介美国当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从1942到1951的十年军旅生涯。1942年,他从菲律宾撤退,不久就率领部队从日本收复失地。受罗斯福总统任命,担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指挥美军于1945年攻克日本,后负责日本战后重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早期战斗。9月,他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然后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挺进鸭绿江。他不同意美国政府将朝鲜战争严格限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坚持将战争扩大到中国,从而与美国政府发生严重冲突。1951 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因麦克阿瑟将军不服从命令将其解职。
本板球评论麦克阿瑟将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占领日本和指挥朝鲜战争早期战役。所以这部电影应该有一半是关于朝鲜战争的。上周刚刚去世的格里高里·派克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示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悲惨命运。他是一个出色的士兵,但不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士兵。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美国政府禁止他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境内的目标,于是他下令炸毁朝鲜鸭绿江大桥的那一段。他讽刺地叹道:“在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我第一次下令只炸掉半座桥,而且必须从桥中间的分界线炸掉!”
结束语
第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Ben cricket非常关注好莱坞朝鲜战争电影中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描述。总的来说,这些电影在意识形态上基本是中立的,没有通过战争攻击* * *资本主义。相反,很多电影因为描写了美军的反战和厌战,而遭到美国右派的反对。本·克里克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好莱坞是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虽然麦卡锡主义在50年代初被整肃,但好莱坞导演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思想来拍电影。
第二,在对中朝两军士兵的描写上,基本上是对中朝两军英勇顽强战斗作风的正面表达,并没有中国电影(如英雄儿女)中描写的那种怕死的懦夫。当然,从美国观众的角度来看,对中国和朝鲜军队的正面描述也体现了美军更加顽强的一面。说到具体的格斗家,基本都是中远射,除了猪排山面对面的肉搏战,很少有近景。但是,如果你看过好莱坞关于二战美国太平洋对日战争的电影,你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的朝鲜战场电影基本上没有跑出对日本的描写:亚洲人作战勇敢但残酷,士兵没有个人主动性。
第三,对于一场持续了三年多的战争,从1951到1977不到26年的时间里,好莱坞制作了十三部故事片。这虽然比不上几百部二战电影和50多部越战电影,但可以说,恐怕也不算少。与中国相比,中国认为自己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期相关影片为12(上甘岭(1956),比较天空中的翅膀(1958),烽火列车(1960),三八线上(1966)。英雄儿女(1964),进攻入侵者(1965),奇袭白虎团(1972),战斗在无名河边(1975),碧海红浪(1975)。如果说中国当初拍电影少是因为比美国经济,缺乏电影资源,别忘了在中国拍戏是国家政治经济行为,而在好莱坞拍戏完全是私人经济行为。
美国好莱坞是否“对朝鲜战争几乎一片空白”?不,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人们了解美国电影业对朝鲜战争的态度,不要再相信这样的谎言。
/question/5776470.html?fr=qrl3
参考资料:
/viewart.rs?援助=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