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一个暴风雨式的女子
繁漪这个角色在《雷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不仅是这张交织的大网上重要的联结点,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和冲突爆发的关键所在。在剧中,她是爱恨分明的女人,敢不拘地爱,也敢狂暴地恨。她的行为举止往往大胆而叛逆,尽管她时常做出一些疯狂且自私的举动,但这种雷雨般的性格却是她真实性情的流露,她本身就是雷雨的化身。
繁漪是不安于“三从四德”的,受过新式教育的她,爱好诗文又身带野性。她身上与生俱来的野性和雷雨般的狂暴性格赋予她冲破封建枷锁的勇气,让她成为封建的反叛者。正是这个雷雨性格的女子,才能在封建礼法的压制下,敢于追求自我,高呼“我的心, 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繁漪对封建礼法的蔑视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她和封建专制的代表--周朴园的斗争中。“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面还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在繁漪与周萍对话中,她沉痛地控诉了周氏大家族封建的虚伪和罪恶,揭示了周朴园道貌岸然的资本家嘴脸的深恶痛绝,发出了她对自己痛苦婚姻生活发出的哀叹。
曹禺曾经说过,他创作《雷雨》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匡正什么、批判什么,那时,吸引他的只是几个人物,特别是那个“冷艳”女性“蘩漪”。从中足以看出,繁漪是曹禺的《雷雨》得以问世的重要创作动机之一。这个冷艳的繁漪,是曹禺笔下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她作为五四时期有着先进思想的女性代表,她向往自由、追求个性解放,这对于当时的时代而言是有进步意义的,是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呼唤。尽管她处在一个死气沉沉、百无聊赖的阴暗牢笼中,做出的个性解放追求是极端而畸形的。她自己的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这种乖戾的性格也是导致她走向悲剧、走向末路的重要原因。
繁漪是有着新思想的新女性代表。五四时代的新潮流虽然足够猛烈,足够冲击人心,但是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如此迅猛地新思想浪潮中,这些渴望接受新思想的女性根本来不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她们被迫以一种新旧交织的思想形态去生活,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新旧思想难以调和的地方她们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足够实现融合、突破与发展的。旧时代的封建思维和处事方式,与新时代的自由追求和个性解放的冲突让繁漪整个人成为一个矛盾体。这种时代产生的矛盾是无法消解的,也就意味着,繁漪这个有着新思想的旧式女人是难以摆脱她注定的命运的。繁漪的悲剧命运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这个身如浮萍的女子终于在那个雷雨夜--一个毁灭的夜晚结束了她飘摇的一生。最终,她在先后丧失了自由、丧失了爱情,丧失了孩子之后,丧失了自己,成为后人眼中阁楼上的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