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远关于秋分的诗

杨公远关于秋分的诗如下:

1、《晚晴》唐

杜甫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这首诗题《晚晴》,前两联写晚晴之景,后两联写晚晴有感。

夕照映虹,好似下垂而饮,承上联“返照”之意。雨后云过,尚有点滴飘飞,承上联“浮云”之意。

大雁高飞自得,熊罴原指熊和罴,本意理解是野兽更肥壮了。实际熊罴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指“帝王得贤辅”。大历元年秋分,55岁的杜甫,旅居夔州,却不改忧国忧民之心。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又一年秋已过半,旅居在外的客人还是未能回家,只有竹叶上的露珠在黄昏中显得微小晶莹。

细细读来,竟品出了隐匿的惆怅之感。

2、《夜喜贺兰三见访》唐

贾岛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时钟显示还未到深夜,节气已经快要到秋分,泉水喧哗吵闹到了栖息在松树上的鹤,风吹开了遮蔽月亮的云。

踏着青苔行走寻找灵感,枕着石头半卧着讨论文章。这个地方通常都很安静,少有人来,也就你来的多一点。

诗人久居静谧山间,在秋分时节的夜晚得遇友人,喜悦之情跃然诗上。在人烟罕至的山林中,难得与知己畅诉文章,秋景也变得格外动人起来。

3、《送僧归金山寺》唐

马戴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金陵的山色里,蝉鸣一声一声,似乎叫得很急,也许是它们也知道很快要到秋分,天气再冷点,就叫不动了。

友人的寺庙建于岛上,于是他需要渡水而归。夕阳渐渐沿着水岸消失,寺庙的磬声越过潮水传来。可以想象,那片禅林正笼罩在月光之下,唯有炉香袅袅。

马戴的诗凝炼且有韵致,后人多评价其诗作水平在晚唐诸人之上。这首山林诗,也是画面幽静,禅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