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太史慈?

若问,谁可当东吴的国士无双?东莱太史慈,前来参见!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提到三国的武将,很少人会优先想到来自东吴阵营的人物。

不过,只要一提到东吴的名将代表,太史慈是许多三国迷心中的不二首选。

不论是在以蜀汉为主视角的《三国演义》里,还是在惜字如金的正史上,太史慈的人生重要轨迹几乎全部都被保留了下来,罗贯中和陈寿都不舍得做删减。

东吴的武将群里,唯独太史慈享有如此的待遇,足以见证他的独特之处。

太史慈,字子义,青州东莱郡黄县人。东莱郡黄县,也就是如今山东省烟台市的龙口一带。

太史慈自小好学,很快就在东莱郡里崭露头角,担任郡里的奏曹史,也就是通讯部里的公务员。

州郡之间闹矛盾,相互挤对,是当时的常态。州府与郡府产生嫌隙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难以分辨谁是谁非的时候,谁先到一般就谁有理。

有一次,青州府抢在前头送出奏章,东莱郡忧心落于人后,请太史慈日夜兼程赶赴洛阳。

然而,东莱郡终究是晚了一步。当太史慈来到洛阳接奏章的公车门口,看见州府的人已在等待上门请求通报。

眼看这一次,东莱郡本该是输定了。

这时候还能怎么做呢?

没有关系,太史慈冷静地开启了Fress Style模式。

他走上前去,直接问州府的人是不是来通报的。

“奏章上的题署会不会有错误?拿过来,我先帮你看看。”

州府的人被一本正经的太史慈骗过,乖乖地交出了在车上的奏章。

奏章一到手,太史慈掏出藏好的短刀,直接破坏掉。

州吏急得大叫,有人破坏了我的奏章啊!

破坏奏章之后,太史慈继续他的即兴表演。

“不乖乖地把奏章给我,我也没机会下手吖,你告发我的话,你也要担责的,不如我们一起悄悄逃走吧。”

“你替郡府毁了我们的奏章,有什么好逃跑的”。

“我当初受郡太守的派遣,只是来看看州里的奏章送到朝廷没有罢了。情急之下,我刚刚做得太过分了,才弄坏了你的奏章。如果现在我回去,也会受到责怪的。”

州吏觉得太史慈讲得对,当天便决定和太史慈一起逃走。

在一起出城后,太史慈便借机偷偷折返,抢先送上自己郡的奏章。州府听到出事了之后,又重新派出一个小官去洛阳送奏章。可是到达之时,主管部门以上送奏章的规矩不合为由,不再受理。

这件事之后,太史慈的声名大振。可是,因为得罪了青州府,太史慈担心自己会被报复,选择躲到辽东避祸。

那一年,太史慈二十一岁。

见机行事的智力表现爆表之外,更为值得称赞的事情在于,在如此年纪,那一股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使命必达的忠勇信念,已经在太史慈的内心中形成。

听到了太史慈的事迹之后,北海太守孔融。

对,就是那一个主业让梨、副业杠曹操的孔子后人。

他常常派人给太史慈的母亲送礼,以表欣赏。

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为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兾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三国志·先主传》

公孙瓒派刘备跟着田楷去青州刷经验,跟着刘备就接管了青州平原县这块地方。

大概前脚刘备刚到,太史慈后脚就决定重回故乡。

为什么偏偏会是这一个时间点呢?

太史慈得罪的是青州的州府。公孙瓒派田楷去接管青州,也就意味着这块地区将重新洗牌。

冥冥之中,太史慈与刘备后续的相遇已被命运安排。

不久之后,黄巾余孽四起,北海相孔融出兵讨伐,并在都昌被管亥率领的青州黄巾军围困,情势十分紧急。

太史慈的妈妈对他说:“儿砸,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孔大人经常差人来嘘寒问暖,你看家里那些“梨”….物(只是谐音梗),全都是孔大人送来的。”如今,孔大人有难,你应该要去帮帮他。

听妈妈的话,太史慈单骑闯关,穿过了重重包围,杀到许都城内见到了孔融。

说明来意之后,太史慈请求孔融让自己带兵出城杀散敌军。考虑到城内士兵的数量太少,孔融拒绝了太史慈的提议,决定原地等待增援。然而,几天过去,丝毫未见友军踪影,然而管亥的黄巾部队已经完成了集结,把城池围的水泄不通。

这个时间节点,讨董联军无功而返不久,内部的各大势力准备对立。公孙瓒早前派刘备跟田楷去青州的举动,也是为与袁绍的交战做准备。所以,又有谁想蹚浑水来帮孔融呢?

从失望到绝望,孔融想到了最后一个可能会过来救援的人选,那就是在百里之外的平原相刘备。

现在出城报信,可是冒死突围。太史慈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一个出城请救兵的任务。

想要出城,光靠武勇是不可能成功的。太史慈使出狼来了的疑兵之计。他先是连续两天在大清早自备弓箭及箭靶到城门之下,装作练习射箭,然后回城。

第三天,太史慈继续背着弓箭外出。此时,黄巾军的态度早已从惊异戒备转为习以为常。于是乎,太史慈立刻快马加鞭冲出城外。

黄巾军回过神来去追的时候,太史慈再回头弯弓搭箭,射倒了好几个追兵,吓得这群喽啰宵小只好目送这一位神威凛凛的ADC扬长而去。

在刘备那里借到兵帮助孔融解围之后,太史慈很快就离开了北海,投奔同是东莱郡出身的扬州刺史刘繇。

诶,或许在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向来善于发掘武将的刘备没有趁机招揽太史慈呢?

个人认为,这要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太史慈急着要帮孔融脱困,没有想过转投刘备,而刘备也正面临着处理袁绍大军压境的危险。从理论上来说,二人仅有一面之缘,完全没有后续培养感情的机会。

第二,在帮孔融脱困之后,太史慈优先考虑的是投奔扬州刺史刘繇。

从当时的名声来看,刘繇已是坐拥一方的大佬,是汉室的宗亲,而且还是自己的老乡。不开上帝之眼的话,怎么看,去刘繇初具规模的公司发展,都比在刘备的草创工作室搬砖更有前途。

孔融与刘备都跟太史慈有缘无分,而刘繇同样也只是太史慈的短暂东家。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刘繇是太史慈找到归宿的最后那一根引线。

你们都知道我要说什么?

没错,孙策来了!

接收了太史慈之后,刘繇集团几乎马上就遭遇了前来抢地盘的孙策军团。有人向刘繇建议,应该立太史慈为将军。但是,刘繇认为现在就用太史慈作为将军,肯定会被自己阵营内的名士许劭耻笑。

刘繇只是先让太史慈作为侦察兵,前去探草丛。正是因为刘繇的这一个决定,三国正史上最为经典的一场名将单挑才得以成功上演。

在神亭,太史慈与孙策猝然相遇。太史慈的身边,仅有一个骑兵;孙策这边则是一行十三人,韩当、宋谦、黄盖等名将也包括在内。

在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太史慈居然直接就冲上去硬刚。这边,孙策挥挥手,示意不要一起上,我自己solo掉他。

两人策马相对,杀向彼此。

电光石火的一回合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孙策刺中了太史慈的坐骑,再顺手拿走了插在太史慈身后的手戟。看似是孙策赢了半筹,可是一摸头上,孙策的头盔已被太史慈顺走。

高手过招,生死胜负往往只在一瞬之间。可是,这一出好戏过后,两人居然相安无恙,还顺便交换了定情信物。

噢不,是交换对决的战利品。

紧跟着,两家的援兵都到了神亭,太史慈与孙策,自此作罢,后会有期。

之后,刘繇被孙策击败,退守豫章,太史慈却不告而别,悄悄前往芜湖,藏入山中发育,并自称丹杨太守。由此可见,经历了数年的奔波,苦恼于没有找到明主的太史慈,终于产生了单干自立为势力的念头。

孙策军队先去扫平了宣城以东地区,剩下泾县以西六县留着后面再打。因此,太史慈这边的行动,是选择先进驻泾县,并招募了大量山越夷民准备对抗。

知道是你太史慈在守泾县,孙策亲自带队讨伐,轻松击败了这一支杂牌军队。再见面之时,太史慈已成为孙策的阶下囚。

看到被捆住的太史慈,孙策熟练地给他松绑,随后抓起了太史慈的手,问他。

“还记得我们在神亭相遇的那一天么,如果当时是你抓住了我,你会怎么做呢?”

不敢直视孙策的眼睛,太史慈回答。

“我…真的不知道。”

听到之后,孙策放声大笑。

以后,我们就一起打天下吧。

孙策当场就任命太史慈为自己帐下的都督。等到一起返回吴郡之后,太史慈马上又被孙策升为折中中郎将,好折中哦,领到了一队兵马。

一年之后,太史慈的旧老板刘繇在豫章病逝,豫章太守华歆带着一万多的部下归降孙策。孙策派太史慈前往豫章安抚民众,接收军队。

周围的人都在提醒孙策,恐怕太史慈这一去就不会回来了。孙策太了解太史慈了,跟他们说:

除了我之外,子义不会跟任何人走。

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太史慈答曰:「不过六十日。」——《三国志?太史慈传》

两人在昌门饯别的一段史料,写得极其传神。花心大萝卜孙策,又抓起了太史慈的手,问他啥时候能回来。太史慈笃定地回答,最多不过六十日。果不其然,太史慈在限期内归来。

加入东吴阵营之后,孙策将豫章交给了太史慈,这也是孙策在死前打下的最后一块领土。

太史慈从此成为东吴西线的首席指挥官,承担起了对抗西边荆南刘表势力的重任。

在数次交战后,对面势力的刘磐不敢再犯江东,两大势力自此长期对峙。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刘磐身边最出色的武将,正是我们熟知的黄忠。可惜,两大射手对线的精彩情景,只能靠我们自己想象了。

在此期间,远在北方的曹老板也听说了太史慈的威名。爱才的曹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书信,内含少量当归,寓意游子当归,自己有心招募太史慈。

我们的太史慈,当然是没有选择理会曹操。

不过,这一件事,足以再次反映出太史慈身上的魅力。在孙策离世之后,继任的孙权萧规曹随,继续将西南边的战事交给太史慈打理。

公元207年,在稳定了中原的局势后,曹操开始向南方发展,荆州成为他的第一个进攻目标。

公元208年,三国时代最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军胖揍曹老板。

然而,在公元206年,太史慈英年早逝,享年四十一岁。

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唯独对孙策、太史慈、周瑜这一组东吴三巨头,却是天不假年的一致严苛。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临死之前,太史慈留下了这样一句被后世传颂为经典的遗言。

御前不拜,入朝持剑,是武将的最高荣誉。

如今理想还没达成,奈何一代名将的生命就终结了呢。

就差一点点就能赶上了更改天下版图的历史大舞台,再对照起他的遗言,太史慈生命旅途的结局未免色彩悲凉。

话虽如此,重新回顾太史慈有限的一生,作为武将的他,已经展现出了太多闪光点。

光明磊落、智勇双全、忠孝义信皆不误。

于照顾母亲的恩人孔融,太史慈不惜以命相报;于知遇自己的孙家,太史慈以意许知己、死生不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