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尸体爱情电影
《身份》是一部探索人格分裂者心理的电影。电影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不同性格之间的关系和争斗。最终真正邪恶的人格是孩子的设定,这是合理的,也是意料之外的。仔细回味,不难发现《莫泰》的故事部分描绘了一个人格分裂的世界。剧情开头,男孩自我坦白的赞美诗,剪报里被遗弃在汽车旅馆的孩子,诗的内容暗示他的母亲是妓女。种种迹象显示出童年的阴影,这是精神分析中人格不完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一场风暴,穿插的叙事风格,隐含着分裂、紧张、不合逻辑的想象,是导演对人格分裂的一种间接解读。分裂人格正在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断发芽,没有逻辑时空。这是一个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诊断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故事就是那十种人格化身的人物。至于人,出生日期是一样的,因为那些人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人。这十个偶遇的人物,其实都是人格分裂的妄想。影片开头对精神分裂症病情的长篇描述,以及罪犯童年母亲是妓女的解释,都不容忽视。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三种病理倾向:一是恋母情结,二是恋母性格,三是自我迷恋。因为他妈妈是个妓女,所以把他关在汽车旅馆里,所以她想象了一个汽车旅馆的场景,一个巴黎的妓女,一个非常讨厌妓女的假旅馆老板。恋尸癖的比喻出现在看似奇怪的钥匙上,一直伴随着尸体。另外一些分裂的人格代表懦弱,一些意味着强烈的自尊心,一些是坏习惯,一些是理性的自我反省能力。他有时会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偶尔会爱上他,以侦探的人格说“我没去过巴黎”试图勾引她,但遭到拒绝;有时候她决定杀了她妈妈,所以故意让她闯祸;影片中,警察说自己有时会失去意识,这大概是光头胖子的另一种人格;而他临终时说的“我一直在想你”可能就是俄狄浦斯情节的体现;《贱人没有第二次机会》,加上罪犯冷冷的笑容凸显,那种不寒而栗恰恰让观众重温了杀人现场。与其依靠幻想来自我毁灭,精神分裂的罪犯真的想摆脱妓女母亲的角色!许多情节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想象。一旦我们逐一考察它们,我们就能体会到许多暗示和隐喻。事实上,他有十种人格分裂。每当他改变眼神和面容的时候,他就无法认识另一个自己。他的心理医生试图对他进行治疗,引导他自己去感受自己,自己去整合自己的人格。于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场景中挣扎,净化了太多的人格,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杀死,作为讨伐邪恶的行动。每一个在剧中死去的人都失去了一种人格。活着的最后一个人是光头胖子的终极人格。所有的谋杀都是在秃头和胖子的脑袋里进行的,谋杀的目的是消除多余的人格。医生希望他能保持最好的性格,去掉不好的。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人格是一个真正邪恶的人格,杀死了试图治疗他的心理医生。在充满分裂人格的奇幻领域,一场惊悚般的剧情正在上演,连续发生的离奇命案让人误以为是一场可怕的杀戮。一旦明白了剧情只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象征,就能理解很多剧情的转折,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其实是内心争斗过程最深刻的描述。真正让这部电影跳出框框,带来骗局的是一集《肉体消失》,它微妙地暗示了这个骗局只是多重人格并发症患者想象出来的一切。人的思维总是不合逻辑地跳跃,尤其是人格分裂。也许他一直试图逃离锁链,但他走来走去,回到汽车旅馆被捕,他的理智战胜了自己。这样我们就知道《身份》是一部探索人格分裂者心理层面的电影。结局值得一提。孩子最终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魔鬼形象出现,让整部电影更加充满了多重阅读的可能性。首先,儿童的人格杀死象征母亲的妓女是基于童年记忆,一种永远挥不去的仇恨根深蒂固。另一种解读是,孩子的人格无法根除,也就是说犯人无法彻底根除分裂人格中最坏的恶。当然,你也可以把犯人解读为导演自始至终的狡猾战术,不断隐瞒自己的意图,让我们看不到凶手是谁,误以为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导演的功力真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