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的王庆加盟重阳投资
业内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重阳投资,日前发生人事团队重构。根据重阳投资昨日向客户发布正式信息,原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王庆将于今日加盟重阳投资出任新一任总裁,重阳投资原总裁莫泰山同时离任。据悉,莫泰山未来将会在财富管理行业独立创业。
“双核”团队重构
重阳投资的致客户信中透露,该公司是于2013年1月,收到总裁莫泰山的辞职请求。莫泰山先生将于4月下旬离职,去实践独立创业的职业规划。
“对于莫泰山先生的选择,我们深表理解和尊重。重阳投资衷心感谢莫泰山先生为公司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真诚祝愿莫泰山先生创业成功。”重阳投资管理公司在信中表示。
该信还透露,曾担任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负责人、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的王庆将于2013年4月16日加盟重阳投资出任总裁。
重阳投资表示,王庆海外求学工作多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扎实的研究功底。他的加盟将为重阳投资的持续成长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行业高标准打造投资研究、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体系,实现与客户财富的***同成长。”
上述公告也意味着,重阳投资曾经的双核心团队发生变化。此前,重阳投资的高管团队由董事长、投决会主席裘国根和总裁、风控会召集人莫泰山组成,两人亦同为公司仅有的两位高级合伙人,构成了事实上公司事务的“双核心”。
动因在于创业
在裘国根与莫泰山的带领下,重阳投资在过去两年多期间,将资产管理规模扩增至百亿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机构。一些行业人士认为,这期间,裘国根主抓的投资业务和莫泰山主抓的市场拓展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对重阳的行业地位奠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新基金法即将生效的前夜,这对黄金搭档最终选择各自寻找事业发展空间。从致客户信的内容也可以显示,此次重阳团队重构的动因在于资深业者对于未来独立创业的向往。
“新基金法意味着财富管理业的牌照准入制彻底取消,对于所有资产管理业的资深人士而言,这样的创业机遇和时点是不可复制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论。
对于莫泰山而言,此次离任,很可能是其在财富管理行业角色的又一个跨越,在就职基金监管部门,出任过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和阳光私募高级合伙人之后,他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家新设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
新基金法释放创业空间
上述的人事变更,同时意味着阳光私募行业正在迅速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继2008年以前的探索期,2008年至2012年的快速成长期和短暂调整之后,2013年的阳光私募可能进入又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未来一段时间,资产管理业会随着公募牌照放开、各类行业主体待遇逐渐平等化,而逐步接近全市场化竞争环境。不管怎样,对于阳光私募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一位资深的资产管理人士表示。
“如果说,过去公募基金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行业保护、渠道、牌照等行政资源统筹能力的话,那么未来的行业竞争着眼点会更加倾向于核心团队的能力。”一位私募从业人士如此评价。上句话的潜台词是,市场化的环境中,人才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创业的氛围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厚。
无论如何,近期业内憧憬创业的消息又开始流传。谁敢说,这不是一个新时代的信号呢? 2013年3月18日下午,当有关中金投行部门执行负责人王庆请辞的消息刚刚流传之时,似乎很难让人相信。
“目前公司内部还没有收到有关王庆离职的正式通知。”2013年3月18日晚间,中金有关负责人士向记者坦言。
但记者依然从多个渠道证实,王庆的确已经正式离职,其下一站将加盟目前国内阳光私募排名头筹的上海重阳投资。
在2011年7月,以大摩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转投中金的王庆,为何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便再度抽身离去?
“对于王庆的出走,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2013年3月19日,一位接近于王庆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坦言,或许中金公司的现状与王庆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并不吻合。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摩根士丹利的股权退出后,中金似乎便开始陷入了一波又一波“衰落”的怪圈。曾经让中金在行业中引以为傲的研究业务和投行业务,一边承受着人才流失之疼,一边遭遇着市场调整所带来的“阵痛”。
实际上,就在王庆确认离职转投私募前夕,包括徐小庆、赵晓光、金宇等几位中金最王牌分析师们,也已经悄然确定了自己的离职时间。伴随着上述几位离职消息面市的,则还有中金公司近两年来逐年大幅下滑的业绩。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中金正在遭受其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唱衰”危机,而昔日被称为中国投行业务标杆的“三驾马车”——中金、中信、银河三大券商,而今仅剩下中信证券一家或能独扛大旗。
国企中金
应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搞清楚中金内部的管理设置,这种神秘除了其背景的“特殊”,更来源于其一直以来强硬有效的办事作风和过于低调的处事态度。
而这种“特殊”的背景优势,却同样给中金——尤其是在外资股权悉数退出的2010年底之后,逐渐蒙上了一层“纯体制内”的面纱。
“多了份‘国企的官僚’,少了份‘市场的锐利’。”在谈及近几年来中金的最大变化时,一位在2012年底前于中金离职的人士告诉记者,“中金应该调整思路了,但这个调整对于中金内部复杂的组织架构而言,却非常难。”
或许,今日的中金正朝向昔日银河证券的败局滑行。
斯时,拥有国内最大规模营业部门资产的银河证券,曾一时风头无两,但国企思维的管理体制使得这艘“巨无霸”,在近年内难以适应越来越市场化的行业特性,再加上复杂的人事斗争,让曾在南方创下“国信证券奇迹”的资本大佬胡关金再造“银河之梦”,在百日内便已破碎。
“银河证券和其他国企类似,在这里好混日子。”在2010年时,银河证券在送走胡关金——这位履新不过百日的总经理后,一位内部员工曾向记者如此表示。
同样的尴尬,今时今日,也同样落在了中金公司身上。
“中金越来越像一个大国企了,这里混日子很好啊。”一位离开中金的员工在2013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或许,对于之前一直在外资行工作的王庆而言,很难适应这种“国企”本色。
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庆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经济学家六年多,负责分析亚洲、东欧以至中东地区成员国的经济情况、多次参与了IMF与中国政府的高层政策磋商。其后,其更历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及策略分析主管,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11年7月,王庆加盟中金公司负责投行业务。而鲜为人知的是,此时,中金的投行部门随着之前其部门负责人丁玮的离开,内部设置已经变得极为复杂。
自2002年便正式加盟中金,负责投行业务的丁玮,是中金投行业务鼎盛时期的主要功臣之一。其正式向中金请辞职后,昔日手下的两个副总蒋国荣和黄朝晖,同时以联席负责人的身份接手丁玮的工作。
而2011年7月,随着王庆的加盟,这就意味着原本由丁玮一人执“帅印”的中金投行业务,一下子迎来了三位负责人,而这三位皆同时为中金的董事总经理身份。
“虽然三位各有其分工,但难免也有交叉之地,许多工作开展起来肯定有较多问题。”一位接近于中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有消息称中金方面欲在此三人中提拔一位高升主管投行业务,而在中金这样“论资排辈”的企业中,才加盟一年多的王庆似乎胜算最小。
“在加盟之前,面对中金强大的平台优势和在外名声,中金的实际情况与王庆之前的想象存在差距。”上述接近于王庆的知情人士表示。
“当然,王庆离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知情人士补充道,作为国内顶尖阳光私募的上海重阳而言,其正好能给与王庆一个好平台。
据记者了解,王庆在转投重阳投资后将回归到其本行,主要负责重阳投资的研究业务。
中金之疼
王庆并不会是中金出走的最后一个董事总经理,显然,徐小庆等一批人也并不会成为中金最后出走的金牌分析师。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金的尴尬一直在持续。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2年的6年间,中金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从12.43亿元逐年下滑到3.03亿元,而2012年如果没有“人保集团H股IPO”那一单40亿美元的融资项目支撑,中金投行的颜面或将尽失。
“今后几年IPO市场依然是中小企业项目的天下,对于类似于中金这类惯做的央企IPO大单项目的券商,储备资源极其有限,做一单便少一单,中金如果不转型,将难以为继。”早在2011年初,北京一位资深投行人士便向记者指出。
而事实也证明其所言非虚。
虽然在此刻,中金方面也已经意识到了危机,并开始着眼于中小型IPO项目,但除了项目储备需要较长的时间外,其在中小型项目上的优势也远远不如国信、平安等早已在中小市场打出口碑的券商。
外界困局难以解决,而内部问题也同样层出。
“企业规模做大之后,管理体制跟不上规模发展,过去几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时,由于中金的平台优势,大量引进高端人才后,内部管理机制的‘国企化’引发了内部人才整合困扰,成为其人才出走的内因。”
2013年年初,曾经因类似原因一度衰败的银河证券,在经过近一两年的摸索与调整之后,已经逐渐走出往日低谷,并即将正式赴港IPO,准备依托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和管理体制重振昔日雄风。
那么,同属于汇金系旗下的中金公司,将如何面对此次有史以来的最大“唱衰”危机?答案还只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