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父亲袁兴烈

2021年5月22日,中国农历辛丑年小满后一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与世长辞,国人泪目。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老如同一株水稻,完成了使命,最终回落在泥土之中。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坚持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之所以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与他的家世和个人奋斗是分不开的。

袁隆平先生出生于一个优越辉煌的书香门第,但他很少对人提起。

袁隆平先生是江西九江德安县人,出生于1930年9月7日(袁老自己说的),在北京协和医院,接生者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第一人林巧稚。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一生接生了五万多个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她也不会想到自己亲手接生了一个日后如此优秀又重要的 历史 人物。

袁隆平先生父亲袁兴烈(1905--1975),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文学院高材生,当过老师,校长,督学,后来从政,在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孙连仲将军那里担任过上校秘书。后来到国民党南京政府任职,辗转多地。袁隆平也跟着先后在湖北汉口、湖南澧县、重庆等地小学读小学,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重庆赣江中学、重庆博学中学、武汉等地读中学。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1902-1989),江苏扬州人,是当地大户人家,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英语流利,从小对袁隆平影响很大。华静后来在安徽芜湖等地任小学老师,袁兴烈在那里任校长,由此二人成为夫妻,算是知识分子的完美结合。袁隆平流利的英语功底,不用说也得益于母亲。袁隆平母亲是位慈祥聪慧的女人,经常给孩子们讲我国古代炎帝创耕耘,植五谷,牛郎织女辛勤耕织的故事,对袁隆平的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亲对他人生影响也很大,在他后来怀念母亲的文章中很能感觉到。

下面是1989年袁老由于怀念母亲,写给母亲的信,质朴无华,感人至深。可窥见袁老文采。

袁家自高祖从农村进入德安县城,开创经商之道路,勤奋加上懂得经营,生意兴隆,好长时间都是江西省德安县首富。袁隆平爷爷袁盛鉴(1873-1933)生于江西德安,考中举人。辛亥革命后曾任九江政府职务,之后返回家乡江西德安,任县高等小学校长、县农会会长等。1927年赴海南岛,曾任文昌县县长。所以说袁老生于书香门第,那是自然啊。袁家在清雍正年间,确定了“大茂昌繁盛,兴隆定有期,敬承先贤业,常遇圣明时”的二十字排辈,袁老弟兄五人,都是隆字辈。一人毕业于中专,其他四人都是大学毕业。在兵荒马乱的旧中国,殊为不易,一来证明家庭状况不错,二来也说明父母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袁老三个儿子是定字辈,分别叫袁定安、定江、定阳。从老大老二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到安江农校对袁老一生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袁隆平随家离开重庆,先后就读于武汉博学中学(现武汉市第四中学)、南京中央大学附中(现南师大附中)。1949年,他又回到了重庆继续读高中。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院系调整后,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

大学毕业之后,袁隆平又响应学校和国家的号召,决定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毅然决然的填上了湖南省最偏僻的湘西安江农校,在这里一待就是18年。在安江农校他开启了一辈子的水稻研究。

袁隆平的妻子邓则,是他在安江农校的学生和同事,结婚成家后,简陋的宿舍焕发了生机,袁隆平在农业 探索 的路上找到了知心伴侣,向世界难题冲刺的信心更足了。“袁先生”,也成了以后几十年邓则对丈夫的称呼。

袁隆平年轻时常常把自己比作成一粒稻谷种子,既然是种子,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

受家庭的影响,袁隆平各方面全面发展,英语、小提琴、游泳均比较突出,在武汉就读期间,曾获得武汉市级游泳比赛名次。他的字写得很好,而且也颇有文采。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级的科学家,去过印度,美国,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指导水稻研究与生产,对全世界粮食生产贡献巨大,声望显著。诺贝尔奖没有农业奖,但他获得了农学领域的两个最高奖——美国的世界粮食奖、以色列的沃尔夫农学奖,后者被专业人员认为是农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由以色列总统亲自颁奖。

袁老毕生孜孜以求研究农学,研究水稻,坚持真理,不畏艰辛。在偏远山区的湖南安江农校一呆就是近20年。这样的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伟大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袁隆平星,是于1996年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编号8117 ),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

袁老虽然远去,夜空中有他璀璨的光芒。

今日别离后,唯余思念长。

江山如画里,南北稻花香。

20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