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的逄增玉老师现在还带研究生吗?研究方向是什么(是否还是现当代方向的文学思潮)?求大神们解答

文学院的师资下面有人说了,网上也能查得到,我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的师资是比较强的,之前的田本相先生的曹禺研究,曾庆瑞先生的海外华人文学研究与当代小说史研究,苗棣先生的当代美学研究,在国内是享有较高声誉的。

近两年,东北师大的著名学者逄增玉教授与郑州大学的张鸿声教授都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提高了传媒大学当代文学批评的师资力量,从这点来看,传媒大学的现当代文学是很有前途的。

苗棣,男,1951年9月19日出生,汉族。中***党员,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文学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注重中西电视艺术、电视文化比较领域的研究。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电视传播实践,参加过多层次的电视评奖、电视万里和电视节目策划与评价、媒体总体设计等活动。

田本相,1932年生。天津市人。1961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1965年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85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任教授。1987年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任所长。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总干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编委,南开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著有《曹禺剧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获1984年全国优秀戏剧理论著作奖)、《郭沫若史剧论》(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获1989年中国话剧理论专著奖)、《曹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电视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986年任中央电大文学评论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教材《文学评论的写作》(天津教育出版社1986年)。

曾庆瑞,1937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历任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语言文学部主任、广播电视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委员。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会会员。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创系主任,现为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逄增玉,1965年至1976年在中国的动乱年代零碎地读完小学和中学,1977年末参加中国“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于1978年3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2年1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2月考取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4年12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职获取博士学位。1985年1月到东北师范大学任教,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并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升任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9月-12月,任日本创价大学交换教员,2002年3月至2003年4月,任日本樱美林大学客座研究员,文学部非常勤讲师。

张鸿声,张鸿声,男,河南开封人,1963年11月生。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中文学科负责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文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学者,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学学会理事,《语文知识》杂志主编。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