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举办“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商务英语研究所举办了“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苗兴伟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海龙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下设语言文学系、翻译学系、商务英语学系和通用英语学系4个系;此外,还设有理论语言学习究所、应用语言学习究所、英美文学习究所、翻译研究所、英语国别文化研究所、商务英语研究所6个研究所。

首先,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冯捷蕴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英语学院的学科特点和科研成果。国际关系学院戴长征院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应充分认识到话语发展中的辩证性、人类活动在话语生产中的能动性,从而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强化话语战略规划、促进话语形成机制的生成和创新提供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赵雪教授的“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医患打断话语研究”则关注医患关系这一热点问题。赵教授发现了病人打断医生谈话频率更高的有趣现象。该研究在真实语料的基础上,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探讨医患会话中的打断现象,通过对比、定量及定性研究,为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缓解医患关系提供了极富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在论坛的下半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简要剖析了话语形态的演化历程,论证了中国话语文明的“围墙式思维偏向”以及田园诗质性,剖析了中国话语文明的历时和***时走向,探讨了全球话语文明的发展趋势。陈教授指出:中国话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折射出中华文明的物理空间、意识空间、文化空间以及文明空间观念。改革开放后,中国话语已突破了传统藩篱,逐渐具备全球思维。“孔子学院计划”、“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反映了中国话语在物理、意识、政治、文化、经济等空间上的全球战略布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檀有志副教授以“中国国际话语权:争而不争与不争而争”为主题,在网络语言应用、西方文化作品传播等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话语分析的跨学科研究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即:话语权是什么,话语权怎么争,争夺的途径,以及话语争夺的结果。檀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给参会者带来诸多启发。

冯捷蕴教授介绍了“跨国公司中的话语权力研究”。该研究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之后,创新地运用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的思想。该研究以一家位于世界五百强的跨国公司为案例,提出了“后殖民时代跨国公司中中心话语使用”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一方面采纳了阴阳学说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动态流动的理念,同时加入了社会语言学权力不平等的维度。本研究不仅有理论创新,而且对于跨国公司尊重本土化包括尊重本土语言,如何在东道国长期发展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从嘉宾的精彩发言和参会者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话语分析缘起于语言学的研究,目前已经超越语言本体的传统视角,扩展到外交、军事、医疗、文化、跨国企业等各个领域。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话语研究的跨学科对话、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yj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