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习俗是什么
除夕终于在翘首期盼中到来!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关于除夕习俗你知多少?下面且听我为你娓娓道来!
1、贴对联
除夕年俗贴对联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
那么大家一定很好奇贴春联的来由,其实是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直至现在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2、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传说是感激张仲景为大家防冻而做出的药膳,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把这种食物称之为“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现在有的人们会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3、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4、看春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5、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压岁钱
传说古代每到年三十时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因此非常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位母亲把一枚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因此从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晚辈压岁钱。那个“岁”据说就是野兽的名称红包的由来。
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此外,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也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