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拳的拳法内功
夫气,以心为体,以气为用。气有练气与养气之分,二者虽同出一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宿,以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老子云:“专气致柔。”孟子曰:“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拳法有:“极柔软而后极坚刚:“故练气以刚而柔为极致。古人有“百练刚化为绕指柔也”一说,此语若形容练气之妙,最为近似。《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由胎票而受之。其筋者,有筋弛者,有筋挛者,有筋磨者,有筋弱者,有筋壮者,有筋舒者,有筋劲者,有筋和者,有筋宏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若其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故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此则练气之说,所以有补于武术也。壮内以助其外,筋既绵泥可成钻石。然此等功夫,非细放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火候(用功分量程度)年岁,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微验。《易筋经》之运掌之法,即于运使之中,隐寓练气之法。
内功言说有二:一曰养气,二曰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一近于精神方面,一近于体魄方面,孟子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者。”此养气之说。拳术需尚勇敢,戒浮躁,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则大敌当前,枪战在后,心不为动,气不为馁,诚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前,心境本泰然,处之若平素矣。每见沉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惊愕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魄摇荡失舍。如是而求静以御敌,夏乎其难,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乱,更不待言,此养气之所以难言也。盖培养中气而后元气充足,善涵养而后性气不动,性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如是始可制敌命中,故拳术于养气尤为不可缓也。故孟子养气之学,丹家修炼之术,一乃圣学之关键,一为法外之别传,均非逛尔拳术所能尽,可不赘述。
《易筋经》云,守中(气)绝妄(念)而已,其言曰:“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胸怀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守中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勾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镇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真心,先存想其中道,继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守斯乃合式,其所谓养气,实不过积气耳。其所谓中,就生理而言,心官之下,脐窝之上,古人名曰“黄庭”即胃之部分也。惟其积气,究为后天之气,至前言之中气,系就全身之中而言,脐下气海处是也,为先天真气所藏之处,人当于行住坐卧,无时不以己之精神,注意此处并常行呼吸,使横膈上下若风箱之鼓吹,久之丹田气暖,息息归根,不惟元气充足,而且心神镇定,遇事不乱,自得百养之效矣。
霍氏八极拳术之中,都把八极小架、金刚八式做为八极拳术之本,以八极拳为母,以八极对接和“六大开”拳为艺,以八极三经为高深的根基,以《达摩老祖易筋经》为源泉。
修炼《易髓经》能达到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的效果。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颜色如桃,成仙不远矣:此则《易筋经>之精华,乃习武者欲达上乘所必习之法。
《易骨经》乃根据人之骨路的重要作用所成之法。人的一切起居,全凭所支撑,好似万丈高楼之框架,人骨不强则寿必短矣:骨不但支撑人的起居,还是人体各条经络、穴道的主要桥梁和通道。要想武功超凡入圣,没有好的骨架是不行的。这里所说的骨架,不是人的直观所能见到的某某人魁梧、某某人瘦小等等,而是内含之骨架。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很有道理。只有骨强,才能为武功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