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故事,我明白了什么叫爱情
一、
在那个年代,杨开慧同志不同于一般的女性。
她于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虽然是女儿身,却有名有字。据说杨开慧出生时,朝霞满天,如花似火,其父杨昌济先生有感于此情此情,为她取名“开慧”,字“云锦”。
杨开慧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短短29年的人生光阴,却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很多时候,后人聊起杨开慧时,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她的革命生涯,以及她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牺牲。
实际上,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爱情同样是十分伟大且值得称赞的。
于毛泽东而言,杨开慧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严格来讲,杨开慧是毛泽东的首位爱人。虽然在杨开慧以前,毛泽东在父母的包办下结识了罗氏,但毛泽东与罗氏从来没有过任何交集,更没有所谓的爱情。于人的真情实感而言,杨开慧是毛泽东真正意义上的爱人。
二、
毛泽东与杨开慧能够走到一起,是建立在***同的理想基础上,用现在的话说叫“三观一致”。
1920年冬,27岁的毛泽东与19岁的杨开慧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筹办婚礼仅仅花了6块大洋请亲朋挚友吃了一顿便饭。没有坐大花轿,没有披纱戴冠,不作俗人之举。
或许在那个年代,这种婚礼在常人眼中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作为有着崇高理想的青年,这是追求进步的表现。
在我们的印象中,毛泽东同志在文学书法方面属于“豪放”派。
实际上,毛泽东的诗词有着“婉约”的一面,这些真挚细腻的感情流露,体现在他与杨开慧的感情中。
新婚不久。时间来到1921年春夏,毛泽东要外出考察。临别时,毛泽东赋诗一首《虞美人·枕上》送给杨开慧女士。诗是这样写到:
这首词写得真好,哪怕是放在能人辈出的宋朝,依然是一篇教科书级的诗词。
开篇一句“愁何状”,第二句解释说“江海翻波浪”。上阕由一“愁”字人手;下阕以一“泪”字收笔,写尽对杨开慧女士的思念之情。
我们为什么说杨开慧同志是伟大女性的典范呢?从民族方面来讲,她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太多太多;从家庭方面来讲,作为一个妇女,她为家庭的付出也是值得广大女性学习的。
上面这首诗词说的是分别。实际上,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大多是在分别与思念中度过的。
两人从结婚开始,基本上离多聚少。从流传下来的人物照片来看,杨开慧属于知书达礼做学问类型的女子,看起来比较细腻。
但她绝不是花瓶式的女子,她与毛泽东不但是夫妻,同时也是战友。
在革命的道路上,杨开慧那份炙热的情怀和坚定的决心,丝毫不亚于当时的进步男士。她自始至终都是毛泽东最坚强的支持者。
爱人兼战友,做夫妻的能够做到这样,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三、
除了爱人与战友的感情,杨家对毛泽东同志还有一份知遇之恩。
杨家是书香门第,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留学,又先后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北大任教,杨昌济先生的高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是“太学生”。
毛泽东在湖南长沙求学时,正是拜在杨昌济先生的门下。后来,杨昌济到北大任教,毛泽东也随后来到北京。
毛泽东到北京后,成为一名图书馆助理员,才开始广泛地阅读大量的书籍,知识和阅历得到空前的丰富。
杨昌济住在地安门豆腐池胡同9号。也正是在这里,毛泽东经常与他一起吃饭、讨论、学习。从这一点来说,杨开慧对毛泽东又多了一份恩情。
爱情、友情、恩情三种原因结合在一起,使得毛泽东对杨开慧有着深厚且特殊的感情。
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呢?说来真的很感人。我们不妨从两首诗词说起。
一首是《贺新郎·别友》,是这样写的:
了解一首诗词,必然从创作背景入手。
1923年9月,毛泽东辗转上海、广州回到湖南长沙。此时的湖南情况复杂,正被大军阀赵恒惕所控制。
11月,杨开慧生下毛岸青。
12月,毛泽东接到通知到上海参加工作。
爱妻尚处月子中,爱子尚是婴儿。在妻儿最需要毛泽东的时刻,为了中国革命,毛泽东不得不与家人分别。
临行之际,写下这首《贺新郎·别友》。
当时,毛泽东内心的滋味,不是生活在岁月静好的我们所能够完全体会到的。
真的,你慢慢去体会这首词,写得真是用情最为深厚、最为淋漓尽致,特别是那句“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毛泽东把杨开慧视为人生一大知己。
试问,普天之下有多少夫妻能够相互视对方为知己?
四、
笔者的知识有限,对毛泽东专门为杨开慧写过的三首诗印象较为深刻。
最后要说的这首诗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如下:
李淑一是杨开慧生前的好朋友,杨开慧也是李淑一和柳直荀的媒人,两个家庭算是世交。
柳直荀被害后,李淑一带着孩子撑到新中国成立。后来,李淑一因梦见丈夫有感写下《菩萨蛮·惊梦》。
毛泽东听说后也颇有感触,于是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首诗词可以说代表着毛泽东对杨开慧最为深厚的思念。开篇四个字“我失骄杨”足以说明一切。据说,当年毛泽东听说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万分悲痛地说到“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后来,时间来到1957年,毛泽东曾写信拜托李淑一说: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
简短的句子,朴素的文字,字里行间却都充满着深深的思念。
从《虞美人·枕上》,到《贺新郎·别友》,再到《蝶恋花·答李淑一》,三首诗词串联起来,成为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写照。《虞美人·枕上》是新婚分别的柔情,《贺新郎·别友》是情深入骨的浓情,《蝶恋花·答李淑一》则是跨越时空的深情。
无论是哪一种感情,都表达了毛泽东与杨开慧那种特殊的爱、无法替代的感情。
这样的爱情,更是值得当代与未来的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