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从未见过要成为仁者之人憎恶那些不仁者。要努力成为仁者的人是再好不过的了,而厌憎不仁者的人,一定不会去做不仁之事。
出自战国前期的《论语》第四篇里仁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扩展资料
《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如:
一、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二、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三、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