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渐悟,和顿悟,为什么朵悟很容易走偏
禅门中所说的“顿悟”和“渐悟”的关系你知道多少,圣严法师开示。
“顿悟成佛”是禅宗的核心教义。在禅宗史上,人们之所以推六祖慧能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而不是早期的其他祖师,就是因为慧能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所谓“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反映的正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顿悟”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渐悟”禅的差异,而南宗的“顿悟”禅真正体现了“中国禅”的精髓。谈禅宗必及“顿悟”,然而,到底什么是“顿悟”,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
当年六祖慧能大师自幼家庭贫寒,以上山打柴卖柴为生。有一天他去给一个员外去送柴,听到这个员外在读一本书,当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正好慧能听到了,当下若有所悟。忙问员外这是什么经文,员外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并说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大师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从这里就可看出慧能悟性极高。
弘忍大师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一次也没上堂上去听法。我想这八个月慧能不可能只舂米,我想他也是在思考,想必是在思考《金刚经》上那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慧能大师这八个月也是没闲着,这应该为他以后“顿悟”奠定了基础,当然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却是上根利根之人。
我们表面上看,五祖给慧能讲《金刚经》的要义,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于言下大彻大悟了。其实那八个月慧能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八个月都没听五祖讲法,想必这八个月为慧能大师顿悟奠定了基础也说不定。而且明心见性后,还要守性不移。
而且是“理需顿悟,事需渐修”,达摩祖师《血脉论》里边还要“起行”,“理需顿悟”。如果没有它,你修什么呢,也不知道怎么修,都悟了之后“,这也是禅宗讲的悟后起修。而禅宗的“顿悟”。慧能大师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门你进不来。
圣严法师开示:顿悟与渐悟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的法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修行法,许多贪图便宜的人,也都偏爱顿教而妄斥渐教。大家都知道,禅宗是主张顿悟的,是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张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的。除了禅宗之外,没有一个宗派,能像如此直截了当而开门见山的了,所以禅宗的许多人,往往要批评学渐教的人,是知解宗徒。其实,顿渐两种法门,乃是一体的两面:顿是由渐而顿,渐是因顿而渐;没有渐,决没有顿,有了顿,必先有渐;渐是顿的成因,顿是渐的结果。这个问题,我在1958年,就已有了这样的见解:“所谓顿悟,乃是最后一念的点破,或最后一缘的成熟,……
同样的,我们学佛,因为往昔生中的根机深厚,所以生到现世,只要偶受一个禅门所说的机锋,便可一念点破,而顿超悟入凡上的圣域。那么所谓顿悟,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了。”因此,若从佛的果位上看众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视众生等同于佛,这是顿教;若从众生位上看佛,众生虽可成佛,众生成佛必须经五十二个阶位的长期修行,才能到达佛位,这就是渐教。到了渐修的圆满,佛的果位,亦必顿然显现──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反过来说,顿也是渐的开始,渐乃是顿的实践,顿是渐的启发,渐是顿的延续。
因为,中国禅宗所称的顿悟,是指顿时悟到佛的知见──法华经把佛的知见的证得,分成两面的四阶,称为“开、示、悟、入”,开与示的工作,是由佛陀担任的、对众生做的,将众生本有的佛性之库藏打开来,指示给众生,称为开示;悟与入是由众生自己做的,众生明白了自性本来可以成佛,这就是悟,悟后如法修持,才能进入佛的知见之门。若以阶位衡量,悟佛知见,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萨,入佛知见,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因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断无明,一分一分地证觉性。初地以前,都是准备工夫。可见,顿悟是悟的理体法性或佛性,顿悟并不就等于成佛;渐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积于渐修,才能真的成佛──理以顿悟,事以渐修──这是顿渐问题的又一答案。
然而世上不自量力的人太多,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动辄笑其他修行法门“着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师所说:“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百丈怀海禅师虽然建立丛林,他也讲: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万修万人去。净土宗六祖 、禅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永明禅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所以很多人不是上根利根之人,还是老实念佛为好。念佛的方法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在《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也讲了自己是如何念佛的,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蕅益大师也在《弥陀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就是深信切愿持名念佛,深信阿弥陀佛和西方净土的存在,和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渡众生,发愿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这就是深信切愿,信愿行即是念佛三资粮。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