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篇功夫熊猫的影评 大约3000字左右

动画电影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这个陌生感彷佛是隔壁住了户几乎每日都能相遇,但是却依然毫不知情的邻居。这种陌生感是绝对的都市意义的,知道你存在着,而且这种存在包裹着我的生活,但是又全然没有一点点真正的牵挂。好莱坞要做《功夫熊猫》,我也是到了快要全球公映了,才感觉得这部片子的存在,而且第一感觉就是我想看。于是在2008年6月19日,得知可以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就去看了。我就是想去看好莱坞怎么利用“熊猫”和“功夫”的。 “熊猫”成为武林高手,这不是对熊猫有着固定思维模式、固定的情感模型的思路,但是就是非常符合好莱坞的戏剧模式。当看到片头动画版的“梦工厂”的片头,我才知道这是“梦工厂”制作的,对于这个片头的动画设计的东方味道与原来内容的妥贴相处,我就开始震惊,好莱坞能够这么容易获得了一种文化冲突下的“一网打尽”,一种“多元文化”方式的化别人为自己。 在《花木兰》出现的时候,大家就讨论好莱坞对东方叙事宝库的开放,大家还讨论这个改造还是好莱坞的一厢情愿的疯狂改写。在吴宇森要做《赤壁》之后,我隐约觉得好莱坞开始把东方资源经由东方视点的改编,然后进行全球化传播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没有想到在看到《赤壁》之前,从《功夫熊猫》就感到这个好莱坞策略的成熟。 《功夫熊猫》无论在“文”和“武”两个方面都显得好莱坞在消化利用东方文化资源更进一步了(从东方电影自己来讲,不知道是利弊如何判断)。“文”是说在故事内容所选择的文化土壤与感情冲突的模型上,将东方传统与好莱坞叙事规则融合了;在“武”的方面,我是指好莱坞在制作技术和风格上,也完成了两个传统的高度集合。这个进步应该是在《卧虎藏龙》,以及《功夫》这类影片的基础上的,这类片子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框架,这次基本上由全部好莱坞西方制作班底整个拿了过去,并且再生了出来。 正如上面所言,这部作品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融合”做得好,获得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平衡点”,面对这个平衡点,用民族主义的抵抗,用后殖民主义的批判都将毫无出路。这部片子用看起来充满东方文化的故事底子把美国的语言幽默和人物个性幽默感消融进去了;同时,又用很好莱坞式的故事结构方式,把中国的民族性场面和一些小风俗场面包裹进去了。在故事、空间和一些视觉细节上,这两个传统真正落实出一个完整的东西,很浑然一体。《功夫熊猫》的画风和好莱坞的技术的融合度的平衡点也做得很不错,这一点我个人作为一个动画的门外汉觉得可以给中国的动画人有很多启发。 一个出生面条世家的大肥熊猫如何明白了要想改造自己,必须自己先认定自己就是那个可以改造的家伙,可以成为那一个特别的家伙,这就是这部片子的主题。主题很简单,而且也很清楚的有着东西通吃,南北全拿的沟通性质。而且,《功夫熊猫》的剧情相对于“好莱坞”的“正典”,个人觉得这个片子为了中国市场做了点特别考虑的,或者说,这个考虑也加强了“故事”的东方色彩。这个很重要的处理就是加重了对“教育”的诉求,影片中存在着两种教育方法,两个教育结果,而且都是建立在父子关系或者近似父子的师徒关系。这个层面的诉求是典型东方式的。《功夫熊猫》中,最后的武功对决就是两个教育思路的对决,当然,这里面父亲和师傅都成为“胜利者”,亲情之下,不存在“坏爸爸”,而且没有并不存在“两个老爸”和“两条路线”的对决。《功夫熊猫》找出个“乌龟长者”看似是剧作的俗套,但是其实避免了这个剧彻底的东方家庭伦理味道。这个片子不纯东方,也在于两个儿子的斗争并没有过分的伦理化。比如,在大结局老师傅不光荣牺牲,这也是好莱坞不愿意“苦情”的思路。 《功夫熊猫》很东方的故事,又在一些关键地方跳出纯东方家庭伦理的叙事逻辑,使得整个故事更轻松。或许,这样处理使得“主题”薄了点,情感诉求浅近了点,但是确实更适合“小朋友”去看,我想这也是好莱坞的“儿童片”的主流思考,别让孩子看得死去活来,犯不着“苦情”,快乐教育才是最重要的选择。“小朋友” 加上引号是直指你看这个电影时候应该具备的心态,而不是观众的年龄。这部作品不会感动到落泪,也不会无厘头到笑翻天,但是这个平衡点才是“小朋友”最轻松的观看环境,不那么沉重,也不会看这个片子多少有点“非主流”的感觉。 在电影院里,静静坐着等着漫长的片尾字幕出完之后,最后一幕是老师傅和胖熊猫一起吃包子。老师傅给了三只包子给胖熊猫。面条家族的儿子最后吃起了包子,这胖家伙就是因为贪吃才学会功夫的。你看这个逻辑多“快乐教育”,这个美国式的思路背后拉出一点点“东方的禅意”,乌龟师傅和老师傅争辩教育的道具——那个桃核——开始长出一棵小小嫩苗。这棵小树苗,让我变得冷静要命,我知道《功夫熊猫》的出现,意味着好莱坞的国际行销能力和叙事技术对中国叙事资源的开掘,已经从试探性质转入真正的战略进攻了

参考资料:

http://jiaren.org/2008/07/02/kungfu-panda-remark/ 最近一直有人跟我推荐功夫熊猫,我都没在意,好莱坞的商业片实在没啥稀奇的.今天闲来无事,看了一眼,惊觉这美国人很精通中国文化啊.简单的看,这是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国梦,一个卖面条的胖熊猫成了梦想中的大侠.不过仔细想想,这里面有种君权之争的味道. 乌龟是功夫的创始人,被和平谷人民称为master,拥有至高的权力,也就是相当于封建制度的皇帝.浣熊师傅仅次于乌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曾经辉煌,现在隐居山中为乌龟培养接班人,有点宰相的味道.乌龟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准备好龙轴放于大殿之上的盘龙口中,多么像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储遗诏.浣熊师傅培养了6个弟子,希望他们之中的一个能被乌龟选中,成为下一任龙战士,自己的骄傲,或者说利益中心.君权和相权的争夺从此展开了.乌龟最终抛弃了五战士,选了一个从天而降的胖熊猫,为什么呢?官方解释是:这是天意.很像西方君主制里的君权神授吧,和中国文化里的君王是天子一个道理.我觉得乌龟心中真正所想应该是害怕浣熊势力专权.曾经的太郎拥有最高的武功,又有高深的师父扶植,却因为"心中黑暗"被否定了,这就像最有才能,又被势力最强的大臣支持的皇子,很可能没有好结果.权力的集中与分散,是一个巧妙的平衡. 太郎怨恨浣熊太软弱,没有坚持自己立场认定他龙战士的身份,就是怪他没有狠心把乌龟逼成太上皇.于是浣熊退而求其次,继续培养5个接班人,希望有一天能重回权力中心.乌龟知道他的野心,选龙战士前对浣熊说了一句话:"不管我选谁,我都是给你选的"话里的意思说,你永远是老二,要辅佐新君的,想把他当傀儡,没门.这样就能控制浣熊的权力欲望吗?未必.所以乌龟又走了一步棋,对浣熊神秘的说,太郎会回来的.是太郎自己回来的吗?不是,是那个信使跑到天牢说要加强防守,激起了太郎反抗的欲望.太郎抓着信使说:"谢谢你告诉我,他们还记得我" 于是太郎重回和平谷,想要找浣熊报仇,夺回王权.于是,浣熊的5个弟子被太郎纠缠,太郎和浣熊势力相抵,而且这种血腥的斗争很可能冲击了浣熊"和平"的理念,觉得对不住天下苍生,想要以死弥补自己的错误,至此,他的权力欲望就全部消失了,一心辅佐熊猫,恢复天下太平.乌龟算得很准,就像他自己说的:"没有事情会偶然发生"说到熊猫,一个莫名其妙从天而降的胖小子,真的会被皇帝看中吗?虽然他可以打击浣熊的专权,也犯不着随便找个张三李四吧.不过有一点大家注意到没有,熊猫的老爸是鸭子,剧中也没有解释,不奇怪么?仔细想想,电影里的小人物全是鸭子,比如那个到天牢的信使,所以可以设想,鸭子相当于太监,那熊猫是不是被太监养在宫外,乌龟暗中培养的接班人呢?说得越来越像宫闱秘史了,嘿嘿.不知道编剧如此设置,是不是真的另有深意. 权力之争的核心--龙轴,却是空白的,就像鸭子老爸对熊猫说的,没有什么秘方,你只要相信它是特别的.就像陈胜吴广在大浙乡雨夜的一声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熊猫坐着火箭筒一飞冲天的时候,还有拿到龙轴的时候,不管他武功多么烂,都已经被大家认定的吧.呵呵,王权其实是一种信仰你合起来大概就有了吧。『雅希出品』 雅希为你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