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易中天在百家讲堂中讲的是什么?
易中天动向:《百家讲坛》讲什么 林夕依寒 6位粉丝 1楼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易中天,凭借“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独特风格,广受关注。 去年11月,易中天曾与《解放周末》进行了长篇对话(见2006年12月22日《文化的温度》)。8个多月过去后,易中天的温度依然很热。 此番,在上海书展开幕前夕,易中天再度接受《解放周末》独家专访。 傍晚时分,易中天如约而至。 从轿车里跨出来的他,穿着简朴,戴一副黑色墨镜,三两步闪进酒店大堂。七八米开外,两个路人仍旧一眼认出他来:“是‘品三国’的易中天啊!” 8个多月前,《解放周末》第一次专访易中天时,他还大剌剌地独自“闯”入酒店大堂。在与我们“接上头”之前,他就“豪迈”地杵在大堂中间,东瞅西瞧,一只手里还提着为上电视节目准备的行头———一灰一白两套中华小立领。 随着《百家讲坛》“品三国”系列热播,著作《品三国》上下两册热销,如今,易中天出门已经不得不墨镜“伺候”了。 阔别8个多月,易中天有何新动向?面对我们的好奇追问,易中天还是那样快人快语、实话实说。 像刘德华这样的艺人也喜欢历史文化,这本身就证明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前一段时间,娱乐圈爆出新闻:香港演艺界“天王”刘德华疯狂迷上央视《百家讲坛》,曾40个小时不出门不睡觉地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并且打算购买版权,还要亲自为粤语版《品三国》配音,做成DVD分送给香港各学校的图书馆。 有人说这是文化事件,也有人视之为娱乐趣闻。说起此事,“被迷上”的当事人易中天笑称“高兴”,他对《解放周末》说:“作为一名文化的传播者,传播的面越广,我们越有成就感。特别是像华仔这样的忙人,也能够喜欢看《百家讲坛》,而且还愿意帮助推广,在我看来,这对传播中华文化来说大有好处。” 然而,对于这样一件能助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好事,却有人不以为然,甚至把港台娱乐明星喜欢《百家讲坛》、喜欢《品三国》与节目娱乐化画上了等号。易中天不紧不慢地给出他的见解:“要我说,娱乐界的艺人喜欢历史文化,这本身就证明了我们民族文化和祖国历史的魅力。” 说起华仔为补习历史知识而看《品三国》,易中天还挺钦佩华仔的敬业。在与一些台湾、香港地区艺人的接触中,易中天深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敬业精神,“有一次,我在陕西韩城,有一段路与赵文瑄同行,他一路上都在看一本叫《司马迁和他的时代》的书,因为他正要去做一档纪念司马迁的谈话节目,他是在提前做功课呢!” 这次,活跃在粤语地区的刘德华拿“品三国”做功课,不仅对易中天,对《百家讲坛》而言,都算得上是意外的惊喜。“过去我们对粤语地区一直没有把握,因为讲粤语的人一般不会看普通话节目。”易中天这样解释。 而如今,这种不期而至的变化,使得这群倾力普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人们,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欣慰。 上个月,易中天刚刚去了一趟港澳地区,除了慰问驻港驻澳部队、参加香港书展的一系列活动,他的另外一大收获就是发现港澳地区的居民现在也看内地节目。 这趟赴港期间,有一次,正在饭馆吃饭的易中天遇到一对热情的中年夫妇,他们用很生硬的普通话与他打招呼:“你系(是)不系(是)易告袖(教授)啦?” 见势,易中天也操起广东腔的国语跟他们打趣:“系(是)啦!” 中年夫妇说:“我们很中意(喜欢)你的节目啦!” 易中天就问他们怎么能看到《百家讲坛》的节目,他们说:“中央系(四)套啦。” “你们不是听不太懂普通话吗?”易中天更好奇了。 他们回答:“有剧目(字幕)啦。” 港澳地区的许多“乙醚”、“易粉”,就是看着字幕,认识了易中天,喜欢上了他说历史的独特风格。这些观众的热情,让易中天颇感惊喜。惊喜,不仅为自己的高知名度,更是为港澳同胞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要我说,《百家讲坛》能在港澳地区受欢迎,也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人对于内地的文化和节目恐怕没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他们现在认同祖国文化,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文化是什么?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天然联系。中华文化就流淌在所有中国人的血液里。在易中天看来,这种天然的联系是无法割断的。他给我们讲了一件在香港碰到的意味深长的趣事:“我们一起参加书展的两岸三地和新加坡的华语作家们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一餐饭我们可以自由点菜,结果大家居然异口同声地说‘喝粥’。当时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阿扁还搞什么‘去中国化’,一碗粥就把他打败了。当时两岸三地的作家哄堂大笑。” 文化带来的维系,不仅去不掉,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紧密。目前,台湾方面正在积极地与易中天联系,希望他到台湾巡回演讲,把三国这段属于所有中国人的历史,也带到台湾,与台湾的读者、观众一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