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秦军那么能打,后勤是怎么保障的?

秦军作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他的后勤保障体系是完善而高效的,其标准化、规模化甚至超越了后世很多朝代。

战国时代战争频繁而剧烈,取食于敌国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军队的需求,故秦国建立了完整的军事体系。本文试着将秦国的军事体系给大家阐述一二,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秦军的组成

商鞅变法后,对秦军进行了整编,军队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野战军、地方部队、边防部队。野战军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是秦国统一华夏的核心军事力量,是秦朝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主体军队。野战军由步兵、骑兵、弓弩兵、辎重兵组成,他们平时驻扎在蓝田大营训练,兼守备咸阳,战时由统兵大将领领出征。野战军数量一般在30~100万之间,秦朝统一后有30万军队驻守九原长城,有50万驻守岭南地区,另外的则分散在原六国的军事重镇上。野战军的指挥权在国君手中,没有君令虎符不得调动。

地方部队则是各个郡县的武装力量,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缉捕盗贼、维持治安、征调粮草,辅助野战军作战等。根据每个郡的大小和人口数量,每个郡的地方部队一千到五千人之间,地方部队归国尉府和地方郡守指挥,调动他们不需要国君虎符,只需要国尉府调令或者地方郡守手令。边防军则是秦国布置在边境上的野战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守土与剿匪,受国君与国尉府调动,地方郡守无权调动边防军。秦国的边防军主要布置在陇西(防戎人)、九原(防匈奴)、蜀郡(防楚国)、函谷关(防三晋),每处边防军数量3~10万不等。

二、秦军的军事机构

秦军的指挥机构由国君、丞相府、国尉府、上将军府四部分组成。国君拥有军队的调动权、国尉府拥有军队的管理权、上将军拥有军队的指挥权(国君授予)、丞相则拥有战略参与决策权。国尉府的主要职责有:征兵、练兵、建造营房、制造兵器、征收与管理粮草、运输军需至前线、奖罚功过军人。战前国君、丞相、上将军、国尉四人会商议战法、军队调配、粮草补给等主要问题,然后统兵大将出征后有将军幕府,幕府里的司马会与国内各个机构对接,保证命令、物资等能上传下达。

三、秦军的后勤体系

秦军的后勤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地方郡县、中央国尉府、军队辎重营。地方郡县长官平时就会征粮纳税,将粮草储备在地方的粮仓之中,小的粮仓由地方部队看守,大的粮仓则由野战军看守。战争一旦开始,国尉府就会根据战场远近,调配就近的郡县向野战部队运输粮草兵器,国尉府会派吏员督促地方郡县征集民夫、牛车等向前线输粮。伤兵、残缺兵器由运输队运回咸阳,伤兵入蓝田大营休养,残缺兵器进入兵工署修理再利用。

粮草兵甲一旦进入军队,就由军队中的辎重部队接管,辎重部队除了野战士卒外,更多的是临时征调的民夫、牛车、工匠等组成。辎重营负责向各营将士分派粮草衣甲,兵器旗帜等装备,还负责将伤兵运走、将缺损的兵器修好,修不好的则运回咸阳修理。秦军的辎重营、弓弩营兵强马壮,制度完善,执行力强,这是秦军能打胜仗的关键因素。

秦末战争中,章邯大军、长城南下军团战败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后勤跟不上。当时秦国关外地方郡县早就不能正常运转了,秦国本土本赵高弄得乌烟瘴气,根本没有粮草运向前线。丞相李斯死后,连征集粮草,补充兵员兵器的事都没有人负责了;国尉府的功臣元老皆被杀,在任的人都是赵高的亲信,溜须拍马可以,做事不行。所以章邯大军不得不投降项羽,再不投降全军都饿死了,结果二十万秦军吃了一顿饱饭后,被全部坑杀于新安。